妙手有神俄点化,灵根何日下天涯

妙手有神俄点化,灵根何日下天涯

诗句读音
妙手有神俄点化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miào shǒuyǒu shénédiǎn huà
灵根何日下天涯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líng gēnhé|hē|hè4xiàtiān yá

妙手有神俄点化,灵根何日下天涯释义

【妙手】技艺高超的人。晋蔡洪《围棋赋》:“命班尔之妙手,制朝阳之柔木。”唐高适《画马篇》诗:“感此絶代称妙手,遂令谈者不容口。”宋苏轼《孙莘老寄墨》诗:“珍材取乐浪,妙手惟潘翁。”清孙枝蔚《赠医》诗:“自从逢妙手,作字復灯前。”2.指精妙的手艺,手法。明王世贞《鸣凤记·二臣哭夏》:“他也曾和羹妙手调金鉉,他也曾丹楫宏材济大川。”清唐孙华《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》:“诗家废疾不可起,借君妙手加攻砭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日记》:“怪不得有这么细腻,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,用柿皮来滤过的。”典

【有神】1.神灵。有,助词。《书·武成》:“惟尔有神,尚克相予。”孔传:“神庶几助我。”《大戴礼记·少间》:“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间,以示威於天下也。”2.有神助。喻指奇妙生动,有神韵。唐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李玲修《笼鹰志》:“他画着,渐渐艺术感觉唤醒了,手平稳了,下笔有神了。”3.有精神。王西彦《人的世界·第三家邻居》:“这双大眼睛,瞳人深而有神。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,它们也能发光。”

【俄】《唐韻》五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何切,音莪。《說文》頃也。《廣韻》頃速也。《關尹子·八籌篇》鳥獸俄旬旬,俄逃逃。又與峩同。傾貌。《詩·小雅》側弁之俄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鴻生鉅儒,俄軒冕,雜衣裳。又《世說新語》山濤曰:嵆叔夜傀俄若玉山之將頹。

【点化】1.玷污风化。《宋书·颜竣传》:“今皇明开耀,品物咸亨,伤俗点化,实唯害焉。”2.道教指点物成金。唐刘得仁《送祖山人归山》诗:“不説金丹能点化,空教弟子学长生。”金元好问《汴禅师自斫普照瓦为研以诗以饷为和》之二:“点化铅仍见,坚凝铁易穿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桓侯》:“香草久枯,恰得七茎,遵方点化,家以暴富。”3.泛指用法术使物变化。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回:“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,善能点化庄宅。”包蕾《猪八戒学本领》:“八戒不知是点化出来的幻境,只道是神仙居处的宅第。”4.谓加以点染而使之美化。宋周必大《己未

【灵根】1.神木的根。晋孙拯《赠陆士龙》诗:“制动以静,祕景在阴,灵根可栖,乐此隈岑。”2.植物根苗的美称。唐柳宗元《种术》诗:“戒徒斸灵根,封植閟天和。”宋司马光《和昌言官舍十题·石榴花》:“灵根逐汉臣,远自河源至。”明陈所闻《懒画眉·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》曲:“一丛凝露在沉香,移得灵根傍锦堂。”清秋瑾《白梅》诗:“淡到罗浮忘色相,謫来尘世具灵根。”3.指才德修养。汉扬雄《太玄·养》:“藏心於渊,美厥灵根。”范望注:“灵根,道德也。”宋黄庭坚《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》:“咸池浴日月,深宅养灵根。”4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下】〔古文〕丅《廣韻》胡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亥雅切,遐上聲。在下之下,對上之稱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親下。又《說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後也。又賤也。又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。《鄭註》下謂君所。《賈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視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亥駕切,遐去聲。《正韻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貴下賤。《詩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士》歲登,下其損益之數。又《韻補》叶後五切,音戶。《詩·召南

【天涯】犹天边。指极远的地方。语出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万餘里,各在天一涯”。南朝陈徐陵《与王僧辩书》:“维桑与梓,翻若天涯。”元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曲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冰心《往事二》十:“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,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