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学佺简介
- 阅读更多 关于 曹学佺简介
- 33 次浏览
曹学佺(1574年-1646年)明代官员、学者、藏书家,闽中十子之首。
字能始,一字尊生,号雁泽,又号石仓居士、西峰居士,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。
万历二十三年进士,任四川右参政、按察使、广西参议,以撰《野史纪略》得罪魏忠贤党,被劾去职,家居二十年。
唐王时在闽中称帝,授礼部尚书。
清兵入闽,自缢殉节。
曹学佺精通音律,擅长度曲,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,因此也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。
曹学佺毕生好学,对文学、诗词、地理、天文、禅理、音律、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,尤其工于诗词,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。
他的私人藏书量达到上万卷,储于“汗竹斋”有《汗竹斋藏书目》。
徐勃记道:“予友邓原若、谢肇淛、曹学佺皆有书嗜,曹氏藏书则丹铅满卷,枕籍沈酣。
”在文学方面,他与徐勃、谢肇浙等人在诗文上颇有建树,并带动了自明朝中期以来沉寂的闽中文坛,被认为是明末福建文苑的复兴者。
他与李贽、焦竑等学者都有交往,这两人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。
同时他也接受了许多佛教思想。
他将佛教的出世解脱和儒家的入世精神统一起来,因而其思想开阔,虽然在官场多年,但功名之心并不太深,内心追求幽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