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诗人

“明朝诗人有哪些,明朝有哪些诗人?明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明朝诗人!”

曹学佺简介

曹学佺(1574年-1646年)明代官员、学者、藏书家,闽中十子之首。

字能始,一字尊生,号雁泽,又号石仓居士、西峰居士,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。

万历二十三年进士,任四川右参政、按察使、广西参议,以撰《野史纪略》得罪魏忠贤党,被劾去职,家居二十年。

唐王时在闽中称帝,授礼部尚书。

清兵入闽,自缢殉节。

曹学佺精通音律,擅长度曲,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,因此也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。

曹学佺毕生好学,对文学、诗词、地理、天文、禅理、音律、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,尤其工于诗词,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。

他的私人藏书量达到上万卷,储于“汗竹斋”有《汗竹斋藏书目》。

徐勃记道:“予友邓原若、谢肇淛、曹学佺皆有书嗜,曹氏藏书则丹铅满卷,枕籍沈酣。

”在文学方面,他与徐勃、谢肇浙等人在诗文上颇有建树,并带动了自明朝中期以来沉寂的闽中文坛,被认为是明末福建文苑的复兴者。

他与李贽、焦竑等学者都有交往,这两人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。

同时他也接受了许多佛教思想。

他将佛教的出世解脱和儒家的入世精神统一起来,因而其思想开阔,虽然在官场多年,但功名之心并不太深,内心追求幽静。

夏言简介

夏言(1482—1548),字公谨,汉族,江西贵溪人。

明正德进士。

初任兵科给事中,以正直敢言自负。

世宗继位,疏陈武宗朝弊政,受帝赏识。

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,出按皇族庄田,悉夺还民产。

豪迈强直,纵横辩博,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,不久又擢为首辅。

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,被至弃市死。

其诗文宏整,又以词曲擅名。

有《桂洲集》。

史可法简介

史可法(1602~1645)中国明末大臣。

顺天大兴(今北京市)籍 ,河南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。

字宪之 ,号道邻。

崇祯元年(1628)进士。

因其与农民军作战有功,崇祯十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,巡抚安庆、庐州(今安徽合肥)、太平、池州四府。

崇祯十六年七月,升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。

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,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授史可法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

六月初,史可法上疏请遣使北行,主张联合清军共讨农民军。

顺治元年(崇祯十七年,1644)十一月 ,清兵分三路南下,史可法由扬州至白洋河部署诸镇图巩固河防。

总兵许定国诱杀高杰,降清。

史可法退保扬州。

顺治二年四月,左良玉以清君侧讨伐马士英、阮大铖为名,由武汉举兵东下,福王急令史可法赴安徽上流堵截。

史可法力陈清兵日益迫近,应留诸镇控淮河以卫南京,福王严加斥责,他只得兼程入援,抵燕子矶。

时左良玉子左梦庚降清,史可法奉命北返,时盱眙开城降清,泗州城陷。

史可法遂至扬州 ,以阻遏清兵。

其时,清军已渡淮南下。

扬州兵力空虚。

史可法知城终不可保,决以身殉。

王守仁简介

 

王守仁(1472~1529),浙江余姚人,字伯安,号阳明子,世称阳明先生,故又称王阳明。

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。

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,名列前茅,中了进士,授兵部主事。

1506年(明武宗正德元年),因反对宦官刘瑾,被廷杖四十,谪贬至贵州龙场。

1517年(正德十二年),江西、广东等地爆发民乱,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,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,立下赫赫战功。

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,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,著有《传习录》等重要的著作,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。

 

 

季贞一简介

季贞一,常熟沙头市女子,嘉靖间人。

季贞一的《答情人》,写得大胆且又可爱,是弄情撒娇的杰作,:“寄买红绫束,何须问短长。

妾身君抱里,尺寸自思量。

”诗的点睛处,在于少女在情人面前自然流露出来的娇嗔风韵,而这种娇嗔风韵,由女子自己的口吻出之,这就更加别具姿彩了。

季贞一少时聪慧,其父老儒抱置膝上,令咏烛诗,应声曰:“泪滴非因痛,花开岂为春”,其父不悦,推堕地曰:“非良女子也。

”许多女子生怕显露自己的才华,认为舞文弄墨并非是女子的事,故将自己的创作销毁。

贾固简介

贾固,元(约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在世)字伯坚,山东沂州人。

生卒年均不详,约明太祖洪武初前后在世。

工散曲。

官至中书左参政事。

杨慎简介

杨慎(1488-1559)明代著名文学家,字用修,号升庵,今四川新繁人。

官至翰林修撰,后谪云南永昌,死于当地。

祝允明简介

祝允明(1460—1527)字希哲,号枝山,因右手有六指,自号“枝指生”,又署枝山老樵、枝指山人等。

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他家学渊源,能诗文,工书法,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,流传有“唐伯虎的画,祝枝山的字”之说。

祝枝山所书写的“六体书诗赋卷”、“草书杜甫诗卷”、“古诗十九首”、“草书唐人诗卷”及“草书诗翰卷”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。

并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齐名,明历称其为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。

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,情性相投,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。

宋应星简介

宋应星(公元1587—约1666年),中国明末科学家,字长庚,汉族江右民系,奉新(今属江西)人。

万历四十三年(1615)举于乡。

崇祯七年(1634)任江西分宜教谕,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,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。

明亡后弃官归里,终老于乡。

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、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,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《天工开物》一书。

宋应星的著作还有《野议》、《论气》、《谈天》、《思怜诗》、《画音归正》、《卮言十种》等,但今已佚失。

张溥简介

张溥(1602~1641),明代文学家。

初字乾度,后字天如,号西铭。

直隶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

崇祯进士,选庶吉士,自幼发奋读书,明史上记有他“七录七焚”的佳话。

与同乡张采齐名,合称“娄东二张”。

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,评议时政,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。

张溥在文学方面,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,主张复古,又以“务为有用”相号召。

一生著作宏丰,编述三千余卷,涉及文、史、经学各个学科,精通诗词,尤擅散文、时论。

代表作有《五人墓碑记》。

程登吉简介

程登吉,字允升,明末西昌(今江西新建)人,为《幼学琼林》的编撰者。

《幼学琼林》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。

《幼学琼林》最初叫《幼学须知》,一般认为,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(字允升);此书亦叫《成语考》,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(邱浚)。

至清嘉庆年间,由邹圣脉(字梧冈)作了增补注释,并更名为《幼学故事琼林》。

后来民国时费有容、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