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诗人

“明朝诗人有哪些,明朝有哪些诗人?明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明朝诗人!”

袁黄简介

袁黄 初名表,字坤仪,号了凡。

袁黄是(浙江嘉善人,又有资料称其为江苏吴江人)。

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,袁家祖居嘉兴陶庄(明代并入嘉善县),元末时家境富足。

明初,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,发生“靖难之役”,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,而受到牵连被抄家。

袁了凡的曾祖的父亲幸免于被捕,开始四处奔走逃亡,后定居于江苏吴江。

少即聪颖敏悟,卓有异才,对天文、术数、水利、兵书、政事、医药等无不研究,补诸生。

明嘉靖四十四年(1565)知县辟书院,令高材生从其受业。

万历五年(1577)会试,因策论违主试官意而落第。

景翩翩简介

景翩翩,原名遥,一说双文,字三昧,一作惊鸿,明末建昌曲妓。

祖籍苏州或扬州。

书香门第独生女,受父亲薰陶,既知书达礼,又喜吟咏善赋诗,有“一字惊鸿”的美誉(当时的吴中才子王伯谷有诗云:闽中有女最能诗,寄我一部散花词。

虽然未见天女面,快语堪当食荔枝)。

翩翩才貌双全,因父母相继去世孤苦无依,双亲丧事都无法办理,不幸为人所诱,陷入妓院。

虽身陷烟花柳巷之间,却力求洁身自好,平日交往宾客皆为文人学士,除此概不接待。

后被建宁县富商丁长发骗娶为妾,因不堪大妇之虐待,自缢身亡,长眠濉溪河畔。

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、福建省《建宁县志》载:景翩翩,原名遥,字三昧,,明代建昌(江西省建昌府)名妓。

王书奴的《中国娼妓史》载:“景翩翩,字三昧,建昌青楼女也。

与梅王子以风流志气相许,有婚姻之约,而不果。

久之,穷困以死。

诗名《散花吟》。

景翩翩死后葬于建宁县堂北双松西墙河边的水月观边上。

历代文人学士有感于翩翩的不幸,更仰慕她的才情,自动捐修她的墓碑。

钱谦益简介

钱谦益(1582~1664)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,诗人。

字受之,号牧斋,晚号蒙叟,东涧遗老。

江苏常熟人。

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,授编修,参加过东林党的活动。

崇祯元年(1628)任礼部侍郎 ,翰林侍读学士,后被革职。

南明弘光朝,为礼部尚书。

仕清以后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,充《明史》馆副总裁。

顺治三年(1646)辞归。

钱谦益学问渊博,泛览子、史、文籍与佛藏。

论文论诗,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、竟陵派的狭窄,不满公安派的肤浅。

他一面倡"情真"、"情至"以反对模拟,一面倡学问以反对空疏。

他的文章,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起来,纵横曲折 ,奔放恣肆 ,合" 学人之文 "与" 文人之文 "为一体 ,规模宏大 ,振作了明末清初的文风。

钱 谦益的诗初学盛 唐 ,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 ,转益多师,不拘一格。

他才学兼资,藻思洋溢。

明亡以后的诗篇,寄寓沧桑身世之感,哀感顽艳与 激 楚 苍凉合而为一 ,尤有特色。

与吴伟业、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。

著有《初学集》 、《有学集》、《 投笔集 》、《苦海集》等 ,又有《 列朝诗集》、《杜诗笺注》等。

解缙简介

解缙(1369~1415)中国明代书法家。

字大绅,一字缙绅,号春雨。

江西吉水人。

曾任翰林学士、广西参议,后入狱,死于狱中。

善诗文,工书法。

擅行、草书,笔法沉着劲健,反复偃侧。

枯丝牵掣,极富变化,然亦有纯熟缠绕、纵荡成习、蕴藉不足的弊病。

有墨迹《自书诗》、《金刚经》等传世。

著《春雨杂述》、《文毅集》,前者收录其论书见解,有学书法、草书评、评书、书学评说、书学传授等内容,其中对笔法变化的议论颇为详尽精到。

解缙自幼颖悟绝人,其文雅劲奇古,诗豪宕丰赡,书小楷精绝,行、草皆佳,尤善狂草,与徐渭、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,著有《解学士集》、《天潢玉牒》等;总裁《太祖实录》、《古今列女传》;主持编纂《永乐大典》;墨迹有《自书诗卷》、《书唐人诗》、《宋赵恒殿试佚事》等。

徐有贞简介

徐有贞(1407~1472)初名珵(chéng),字元玉,号天全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祝允明外祖父。

宣德八年进士,授翰林编修。

因谋划英宗复位,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,掌文渊阁事。

后诬告杀害于谦、王文等,独揽大权。

因与石亨、曹吉祥相恶,出任广东参政。

后为石亨等诬陷,诏徙金齿(今云南保山)为民。

亨败,得放归。

成化初,复官无望,遂浪迹山水间。

书法古雅雄健,山水清劲不凡,撰有《武功集》。

施绍莘简介

施绍莘(1581~约1640) 明代词人、散曲家,字子野,号峰泖浪仙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

他有俊才,怀大志,因屡试不第,于是放浪声色。

建园林,置丝竹,每当春秋佳日,与名士隐流遨游于九峰、三泖、西湖、太湖间。

他兴趣广泛,除经术、古今文外,还旁通星纬舆地、二氏九流之书。

善音律,一生所作以散曲及词著名,有《花影集》传世。

另外,其词作多哀苦之音,既寄寓着作者命运多蹇的身世悲凉,又是明王朝灭亡前夕人们情绪的反映。

如□谒金门□"春欲去"写有"无计可留春住,只有断肠诗句。

钱福简介

钱福(1461—1504)明代状元,字与谦,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,自号鹤滩。

南直隶松江府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之后。

弘治三年进士第一,官翰林修撰,三年告归。

诗文以敏捷见长,有名一时,根据文嘉诗文修改的《明日歌》流传甚广。

著有《鹤滩集》。

刘基简介

刘基(1311~1375)中国明初大臣,文学家。

字伯温。

浙江青田人。

元至顺间举进士。

博通经史,尤精象纬之学,时人比之诸葛亮。

至正十九年(1359),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,礼聘而至 。

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,倍受宠信。

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、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。

吴元年(1367)为太史令,进《戊申大统历》。

奏请立法定制,以止滥杀。

朱元璋即皇帝位后,他奏请设立军卫法,又请肃正纪纲。

尝谏止建都于凤阳。

洪武三年(1370)十一月大封功臣,封为诚意伯,岁禄240石 。

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 ,朱元璋比之为张良。

刘基论天下安危,义形于色,遇急难,勇气奋发,计划立定,人莫能测。

四年,赐归。

刘基居乡隐形韬迹,惟饮酒弈棋,口不言功。

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。

入京谢罪,留京不敢归,以忧愤疾作,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。

八年,遣使护归,居一月而卒。

后涂节谓其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。

冯梦龙简介

冯梦龙(1574~1646)中国明代通俗文学家,戏曲家。

字犹龙,又字子犹,自号姑苏词奴,又号顾曲散人、墨憨斋主人,别署龙子犹。

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
兄弟 3 人皆有才名,并称吴下三冯 。

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,博学多识,为同辈所钦服。

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,屡试不中,久困诸生间,落魄奔走。

万历末,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《春秋》。

天启元年(1621),冯梦龙宦游在外,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,归居乡里。

天启六年,阉党逮捕周顺昌,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。

就在阉党横行时,他发愤著书,完成三言( 《 喻世明言 》、《 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)的编纂工作和《古今谭概》、《太平广记钞》、《智囊》、《情史》、《太霞新奏》等书的评纂工作。

冯梦龙关心政治 ,崇祯三年( 1630 )取得贡生资格,任丹徒县训导。

五年参加复社,被尊为同社长兄。

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。

福建《寿宁府志》列他为循吏,说他"政简刑清,首尚文学,遇民以恩,待士以礼"。

秩满离任后归隐乡里。

晚年仍孜孜不倦,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剧整理研究工作。

方维仪简介

方维仪(1585—1668),女,字仲贤,安徽桐城人(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)。

明末著名女诗人、画家,婚后不久,丈夫死去,与嫂教养侄儿方以智(后成著名文学家)。

她的诗歌风格质直,抒情真挚。

所作有《清芬阁集》, 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《宫闺诗史》。

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,尤擅长绘释道人物。

特别是白描《观音大士图》形神兼备,许多人争相收藏。

汪广洋简介

汪广洋(? ~1379)字朝宗,汉族,江苏高邮人,明朝洪武时期官员。

明初著名诗人,字朝宗。

流寓太平(今安徽当涂)。

元末进士。

通经能文,尤工诗,善隶书。

元末农民大起义中,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、江南行省提控,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。

洪武元年(1368),命理山东行省。

洪武二年参政陕西,三年召为中书省左丞。

不久为杨宪所诬,徙海南。

杨宪诛,召还,封忠勤伯。

因屡献忠谋,为明太祖赏识,出为广东行省参政,十年后拜右丞相。

十二年,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,被诛。

《明史》有其传。

著有《风池吟稿》、《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》、《汪右丞集》。

《明诗综》收其诗三十一首。

明朝之中,可被称为丞相的只有李善长与汪广洋两人。

(故终明之世,惟善长、广洋得称丞相)。

明史中评断为:少师余阙,淹通经史,善篆隶,工为歌诗。

为人宽和自守,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,故及於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