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诗人

“明朝诗人有哪些,明朝有哪些诗人?明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明朝诗人!”

徐弘祖简介

徐霞客(1587年1月5日—1641年3月8日),名弘祖,字振之,号霞客,汉族,明南直隶江阴(今江苏江阴市)人。

伟大的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和探险家。

崇祯十年(1637)正月十九日,由赣入湘,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,历时55天,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、衡山、南岳、衡阳、衡南、常宁、祁东、耒阳各县(市)区,三进衡州府,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,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、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。

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,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。

汤允绩简介

[明](公元?年至约一四六七年)字公让,濠人。

生年不详,约卒于明宪宗成化三年。

为诸生。

工诗,负才使气。

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,即席成数万言。

忱荐之朝,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,应对如响。

稍迁至指挥佥事。

天顺中,锦衣侦事者摭允绩旧事以闻,谪为民。

成化初,复故官。

三年,擢都指挥佥事,分守孤山堡,与贼战死。

允绩官京师时,与王淮、刘溥等唱酬,号景泰十才子。

著有东谷集十卷,《明史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常慧简介

常慧(1557-1643),明末江西建昌云居山真如寺僧,曹洞宗三十二世高僧。

诸缘洪断禅师法嗣。

字味白,号龟山,俗姓胡,南昌(今属江西)人。

世称常慧味白禅师。

年十五出家,旋受戒。

奉师命广参博采,道行日进。

公元1598年(万历二十六年),上云居山谒洪断禅师,留侍左右,得法为嗣。

于重建真如禅寺立有大功。

公元1612年(万历四十年)洪断禅师退归燕京,乃奉命率徒守祗树堂。

未久真如常住敦请出任住持。

在任二十余年,维护道场,颇历艰辛。

公元1637年(崇祯十年),仍退守祇树堂,课徒训孙,克己修行。

学识渊博,儒释兼通,工诗善文,长于言辩,德才均堪称同代僧俗师表。

康海简介

康海(1475~1541)中国明代文学家,戏曲作家。

字德涵,号对山,又号浒西山人、沜东渔父。

陕西武功人。

明弘治十五年(1502)中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后因有党附刘瑾之嫌,落职为民。

归家后,以山水声伎自娱。

著有《对山集》、《沜东乐府》等。

康海为明代前七子之一,除诗文外,康海擅乐府小令。

著有《中山狼》杂剧。

《中山狼》杂剧取材于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,演东郭先生救狼而险遭狼害事 。

当时的人们多认为《 中山狼传 》和《中山狼》杂剧是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。

事之真伪难定,但此剧演中山狼蒙恩反噬,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本性和政治上的倾轧关系,并批判恩将仇报,讽刺世态炎凉,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。

剧中刻画狼的诡诈性格,生动逼肖。

全剧结构严密,曲文典丽,写景如绘,又能结合环境传情达意,情境交辉,有一定艺术价值。

以中山狼故 事为题 材的戏 剧作品 ,同时还有王九思的《中山狼院本》,为一折杂剧,开明代单折杂剧的先声,与康海的作品并传。

两剧内容相同,文词结构,各擅其长。

稍后,陈与郊有《中山狼》杂剧,汪廷讷有《中山救狼》杂剧(佚),无名氏有《中山狼白猿》传奇(佚)。

李时珍简介

李时珍(1518年—1593年),字东璧,时人谓之李东璧。

号濒湖,晚年自号濒湖山人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)人,汉族,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(公元1518年),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公元1593年)。

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、药物学家,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,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,历时二十七年编成《本草纲目》一书,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,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,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,其著有《濒湖脉学》。

唐顺之简介

唐顺之(公元1507~1560)字应德,一字义修,号荆川。

汉族,武进(今属江苏常州)人。

明代儒学大师、军事家、散文家,抗倭英雄。

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(武进)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。


嘉靖八年(1529)会试第一,官翰林编修,后调兵部主事。

当时倭寇屡犯沿海,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,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。

升右佥都御史,巡抚凤阳,1560年四月丙申(初一)日(4月25日)至通州(今南通)去世。

崇祯时追谥襄文。

学者称"荆川先生"。

李归唐简介

朱之瑜(1600年11月17日~1682年5月23日),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。

字楚屿,又作鲁屿,号舜水,汉族,浙江余姚人,明末贡生。

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,未就,人称征君。

清兵入关后,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。

南明亡后,东渡定居日本,在长崎(qí)、江户(今东京)授徒讲学,传播儒家思想,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。

著有《朱舜水集》。

其学特点是提倡“实理实学、学以致用”,认为“学问之道,贵在实行,圣贤之学,俱在践履”,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影响。

朱之瑜和黄宗羲、王夫之、顾炎武、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。

并与王阳明、黄梨洲、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。

徐祯卿简介

徐祯卿(1479-1511)字昌谷,一字昌国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祖籍常熟梅李镇,后迁居吴县。

明代文学家,被人称为“吴中诗冠”,是吴中四才子(亦称江南四大才子)之一。

因“文章江左家家玉,烟月扬州树树花”之绝句而为人称誉。

宗臣简介

宗臣(1525~1560)明代文学家。

字子相,号方城山人。

兴化(今属江苏兴化)人。

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。

嘉靖二十九年进士,由刑部主事调吏部,以病归,筑室百花洲上,读书其中,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,杨继盛死,臣赙以金,为严嵩所恶,出为福建参议,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,卒官。

诗文主张复古,与李攀龙等齐名,为“嘉靖七子”(后七子)之一,散文《报刘一丈书》,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,著有《宗子相集》。

李流芳简介

李流芳(1575~1629)明代诗人、书画家。

字长蘅,一字茂宰,号檀园、香海、古怀堂、沧庵,晚号慎娱居士、六浮道人。

歙县(今属安徽)人,侨居嘉定(今属上海市)。

三十二岁中举人,后绝意仕途。

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,风格清新自然。

与唐时升、娄坚、程嘉燧合称“嘉定四先生”。

擅画山水,学吴镇、黄公望,峻爽流畅,为“画中九友”之一。

亦工书法。

崔涯简介

吴楚间人,与张祜齐名。

字若济,号笔山,明代甘棠人。

嘉靖八年(1529)登进士,擢任监察御史。

为官清正廉明,遇事敢言,纠劾不避权贵。

世宗夸称为“真御史”。

任上严惩贪官。

齐办各类狱案,深得民心。

去职后,建书院,讲学术,尊祟程朱理学,著有《笔山文集》10卷行世。

其诗风清丽雅秀,语言超逸。

诗八首,其中《别妻》、《咏春风》、《杂嘲二首》(其一)等皆是佳作,又尤以《别妻》为最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