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周简介
- 阅读更多 关于 沈周简介
- 12 次浏览
沈周(1427~1509)明代杰出书画家。
字启南,号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居竹居主人等。
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三岁。
不应科举,专事诗文、书画,是明代中期文人画“吴派”的开创者,与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明四家”。
传世作品有《庐山高图》、《秋林话旧图》、《沧州趣图》。
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闻》等。
“明朝诗人有哪些,明朝有哪些诗人?明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明朝诗人!”
沈周(1427~1509)明代杰出书画家。
字启南,号石田、白石翁、玉田生、有居竹居主人等。
汉族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
生於明宣德二年,卒於明正德四年,享年八十三岁。
不应科举,专事诗文、书画,是明代中期文人画“吴派”的开创者,与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明四家”。
传世作品有《庐山高图》、《秋林话旧图》、《沧州趣图》。
著有《石田集》、《客座新闻》等。
偶作
梁玉姬
忆郎瞥见在春郊,
欢极轻将翠袖招。
近觑庞儿原不是,
羞生双颊晕难消。
平时在外,见人远远叫一声,走进才知看错人了,会感觉难为情,何况是一个未出嫁的少女?女诗人梁玉姬的这首诗,讲得就是这个故事。
少女的脑子,老是回忆情郎的影子,在满园春色的郊外,少女远远看见情郎在前头,顿时心花怒放,性急之下,忙举起翠袖打招呼,谁知走前往他的脸庞一看,原来不是情郎,少女顿时羞得满脸通红,双颊的红晕久久难消。
这首诗,还原真实的生活,极像现代社会中的一段录像,富有生活情趣。
这种尴尬,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存在,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有趣的一幕,播放出来,读后让人回味无穷。
边贡(1476 ~1532)字庭实,因家居华泉附近,自号华泉子,历城(今山东济南市)人。
明代著名诗人、文学家。
弘治九年(1496)丙辰科进士,官至太常丞。
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、正德年间,与李梦阳、何景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弘治四杰”。
后来又加上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,合称为明代文学“前七子”。
呼文如,正史记载无法考证。
明代妓女呼文如,能诗词,善琴画。
在一次侍宴中呼文如结识了进士丘谦之,两人一见钟情。
丘谦之欲纳呼文如人室,但丘的父亲不许,呼文如得知后,悲痛欲绝,刺血写诗:“长门当日叹浮沉,一赋翻令帝宠深。
岂是黄金能买客?相如曾见白头吟。
”呼文如誓死不渝。
但丘谦之的父亲却执意不允,并将呼文如卖给了商人。
呼文如连夜逃至丘谦之处,两人私下成婚,遍游名山,弹琴赋诗,相伴终身。
陈霆(约1477年-1550年),字声伯,号水南,浙江德清县人。
明朝官员,学者。
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进士,官刑科给事中。
为人耿直。
正德元年(1506年),因上书弹劾张瑜,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。
刘瑾被诛后,复官刑部主事,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。
不久辞官回乡,隐居著述。
著有《仙潭志》、《两山墨谈》、《水南稿》、《清山堂诗话》、《清山堂词话》等。
瞿佑(1341~1427)中国明代文学家 。
佑一作祐 。
字宗吉 ,号存斋 。
钱塘(今杭州)人。
年少时才思敏捷,14岁即以善写艳体诗、风月词闻名。
洪武年间,曾被推荐出任仁和、临安等县训导,升任开封藩王周王府长史。
永乐十三年(1415),他因写诗获罪,谪戍陕西保安10年。
洪熙元年(1425),英国公张辅奏请朝廷将他赦还,在英国公家教家塾三年,后复官。
瞿佑博览群书,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。
一生著述很多,大多散失。
仅存《剪灯新话》 、《归田诗话》 、《咏物诗》3种。
他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。
《剪灯新话》4卷 ,是部传奇小说集。
主要叙述灵怪、艳情之类的故事。
此书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。
它是由唐宋传奇到清代笔记小说之间的过渡作品,促进了文言短篇小说的复兴。
瞿佑的诗歌在当时也颇为有名,艺术上虽有某些成就,抒写的感情较为软绮轻浮,其影响不及小说。
王恭(1343-? ),字安仲,长乐沙堤人。
家贫,少游江湖间,中年隐居七岩山,为樵夫20多年,自号“皆山樵者”。
善诗文,与高木秉、陈亮等诸文士唱和,名重一时。
诗人王 曾为他作《皆山樵者传》。
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,敕修《永乐大典》。
永乐五年,《永乐大典》修成,王恭试诗高第,授翰林典籍。
不久,辞官返里。
王恭作诗,才思敏捷,下笔千言立就,诗风多凄婉,隐喻颇深。
为闽中十才子之一,著有《白云樵集》四卷,《草泽狂歌》五卷及《风台清啸》等。
魏禧(1624年3月2日~1680年11月17日)明末清初散文家,与汪琬、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,与兄际瑞、弟礼合称宁都三魏,三魏兄弟与彭士望、林时益、李腾蛟、岳维屏、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。
字冰叔,一字叔子,号裕斋。
江西宁都人,明末诸生,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,人称勺庭先生。
后出游江南,以文会友,传播其明道理、识时务、重廉耻、畏名义的学说,结纳贤豪,以图恢复。
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,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。
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,对古人的是非曲直、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,著有《魏叔子文集》。
王夫之(1619年-1692年),字而农,号姜斋,汉族,衡州府城南王衙坪(今衡阳市雁峰区)人。
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、美学家之一,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,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、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、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,与黄宗羲、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。
汪懋麟[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]字季角,号蛟门,江苏江都人。
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,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,年四十九岁。
康熙六年(公元一六六七年)进士,授内阁中书。
因徐乾学荐,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,与修明史,撰述最富。
吏才尤通敏。
旋罢归,杜门谢宾客,昼治经,夜读史,日事研究,锐意成一家言。
方三年,遽得疾卒。
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,时称“二汪”。
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,《清史列传》行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