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彦简介
- 阅读更多 关于 俞彦简介
- 11 次浏览
[明](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)字仲茅,上元人。
生卒年均不详,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。
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一六0一年)进士。
历官光禄寺少卿。
彦长于词,尤工小令,以淡雅见称。
词集今失传,仅见于各种选本中。
“明朝诗人有哪些,明朝有哪些诗人?明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明朝诗人!”
[明](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)字仲茅,上元人。
生卒年均不详,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。
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一六0一年)进士。
历官光禄寺少卿。
彦长于词,尤工小令,以淡雅见称。
词集今失传,仅见于各种选本中。
杨继盛(1516年-1555年)明代著名谏臣。
字仲芳,号椒山,直隶容城(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)人。
嘉靖二十六年进士,官兵部员外郎。
坐论马市,贬狄道典史。
事白,入为户部员外,调兵部。
疏劾严嵩而死,赠太常少卿,谥忠愍。
后人以继盛故宅,改庙以奉,尊为城隍。
著有《杨忠愍文集》。
瞿式耜(1590~1651)中国南明大臣。
字起田,一字伯略,别号稼轩。
江苏常熟人。
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,崇祯初任户科给事中 。
以敢于建言,触当政者之忌,罢职回籍,后被诬下狱。
南明弘光政权立,升为广西巡抚。
清顺治三年(1646)又拥立桂王朱由榔,建永历政权。
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,留守桂林。
他积极主张整顿朝政,并多方筹措军饷,团结各方人士,进行抗清斗争。
四年,清军对桂林发动首次进攻 ,瞿式耜率军民奋勇抗击,桂林得以保全。
五年,李自成农民军余部郝摇旗、刘体纯、李过和高一功等率军进入桂林,与瞿式耜联合抗击清军。
隆武政权灭亡后,何腾蛟、堵胤锡也尽归永历政权,是时诸军云集,何腾蛟与瞿式耜共商作战计划,重新整编军队,士气为之一振,相继收复常德、永州 、宝庆、益阳、湘乡、衡山,直驱长沙。
但永历朝廷内部的倾轧削弱抗清力量。
顺治六年,何腾蛟被清军俘获杀害。
不久,江西失陷,农民起义军亦分散他走。
瞿式耜仍尽力主持危局。
他兼任督师,调解抗清队伍内部矛盾,联络农民起义军,虽在局部地区取得一些胜利,但终不能挽回永历政权的最后失败 。
杨基(1326~1378)元末明初诗人。
字孟载,号眉庵。
原籍嘉州(今四川乐山),大父仕江左,遂家吴中(今浙江湖州),“吴中四杰”之一。
元末,曾入张士诚幕府,为丞相府记室,后辞去。
明初为荥阳知县,累官至山西按察使,后被谗夺官,罚服劳役。
死于工所。
杨基诗风清俊纤巧,其中五言律诗《岳阳楼》境界开阔,时人称杨基为“五言射雕手”。
少时曾著《论鉴》十万余言。
又于杨维桢席上赋《铁笛》诗,当时维桢已成名流,对杨基倍加称赏:“吾意诗境荒矣,今当让子一头地。
”杨基与高启、张羽、徐贲为诗友,时人称为“吴中四杰”。
纪映淮(1617~1691?)明末清初女诗人。
字冒绿,小字阿男,江南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,纪映钟之妹,莒州杜李室,其夫抗清被戮,映淮守寡以终,著有《真冷堂词》。
沈自晋(1583~1665),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家。
字伯明,晚字长康,号西来,双号鞠通。
生于明万历癸未年九月十八日,卒于清康熙乙巳年二月二十六日,享年八十三岁。
沈自晋出身于吴江沈氏家族,淡泊功名,待人温厚,勤学博览,富有文才。
他更有非凡的音乐天赋,终生酷爱,钻研不息,是剧坛江派的健将。
著作有《黍离续奏》、《越溪新咏》、《不殊堂近草》等。
张红桥,明初才女,约活动于明太祖洪武(1368~1398)年间,闽县(今属福建)人,居红桥,因以自号。
聪明能诗,后为福清膳部员外郎林鸿妾。
鸿游金陵,张感念成疾卒。
叶小鸾(1616~1632) 明末才女。
字琼章,一字瑶期,吴江(今属江苏苏州)人,文学家叶绍袁、沈宜修幼女。
貌姣好,工诗,善围棋及琴,又能画,绘山水及落花飞碟,皆有韵致,将嫁而卒,有集名《返生香》。
曾棨(1372-1432) 字子棨,号西墅,江西永丰人。
明永乐二年状元,人称“江西才子”。
其为人如泉涌,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。
曾出任《永乐大典》编纂。
曾棨工书法,草书雄放,有晋人风度。
宋徵舆(公元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六七年)字直方,一字辕文,江苏华亭人。
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,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,年五十岁。
顺治四年(公元一六四七年)进士。
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
徵舆为诸生时,与陈子龙、李雯等倡几社,以古学相砥砺,故所作以博瞻见长,《四库全书提要》云: “徵舆为诸生时,与陈子龙、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,所作以博赡见长,其才气睥睨一世 ,而精练不及子龙 ,故声誉亦稍亚之云。
”有《林屋文稿》十六卷,诗稿十四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