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预王会,畏湿两梁冠

明朝预王会,畏湿两梁冠

诗句读音
明朝预王会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míng cháoyùwáng huì
畏湿两梁冠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wèishīliǎng liáng guān

明朝预王会,畏湿两梁冠释义

【明朝】。晋左思《娇女》诗:“明朝弄梳臺,黛眉类扫跡。”2.明天。今天的下一天。南朝宋鲍照《拟行路难》诗之五:“君不见城上日,今暝没尽去,明朝復更出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我且归去,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。”潘漠华《三月五夜》诗:“明朝将离去,为了你,又停留一天。”3.以后,将来。五代齐己《感时》诗:“无穷今日明朝事,有限生来死去人。”明高启《松隐为爱叔能赋》:“我今身似浮云閒,正合著在长林间。明朝倘许同栖泊,便拟飞随白鹤还。”盛明之朝。诗文中常称本朝为“明朝”。宋王禹偁《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》诗:“

【预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羊洳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羊茹切,音譽。《正字通》與豫同。《經典》通作豫。又《正韻》及也,參預也,干也。通作與。

【王会】旧时诸侯、四夷或藩属朝贡天子的聚会。语本《逸周书·王会》:“成周之会,墠上张赤帟阴羽。”孔晁注:“王城既成,大会诸侯四夷也。”唐魏徵《奉和正日临朝应诏》:“庭实超王会,广乐盛钧天。”宋黄庭坚《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》:“物色看王会,勋劳在石渠。”明徐孚远《在交日久传语日变》诗:“虽然周室非全盛,王会开时南海清。”清王韬《变法中》:“虽疆域渐广,而登王会、列屏藩者,不过东南洋诸岛国而已。”漢

【畏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於胃切《集韻》紆胃切,音尉。惡也。《廣韻》畏懼。《增韻》忌也。又心服也。怯也。《易·震卦》雖凶无咎,畏鄰戒也。《書·呂》永畏惟罰。《傳》當長畏懼,惟爲天所罰。又《集韻》於非切,音威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明畏,自我民明威。《傳》天明可畏,亦用民成其威。《釋文》畏如字。徐音威。○按《古文尚書》威畏同,天威棐忱,今文作畏。《禮·表記》引書:德威惟威。註:讀作畏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弓人》夫角之中,恆當弓之畏,畏也者必橈。杜子春云畏當作威。威謂弓淵,角之中央與淵相當。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。《釋文》

【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託合切,音沓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《水經注》濕水,出累頭山。一曰治水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失入切《正韻》實執切,音與溼同。《說文》幽溼也。或作濕。又《集韻》叱入切,音蟄。濕濕,牛呞動耳貌。《詩·小雅》其耳濕濕。又鄂合切,音。濕隂,漢侯國名。又席入切,音習。與隰同。坂下溼也。或作濕。 《通雅》濕溼漯顯以形相借。《集韻》漯濕三字同。水出鴈門。○按《說文》濕水,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。蓋濕乃漯本字也。後以漯爲濕,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。字原从糸作,不从亚。

【两梁冠】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。用缁布做,有两道横脊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宗室刘氏亦两梁冠,示加服也。”宋王禹偁《暮春》诗:“壮志休磨三尺剑,白头谁籍两梁冠。”宋陆游《行在春晚有怀故隐》诗:“归计已栽千个竹,残年合挂两梁冠。”亦省称“两梁”。唐韩偓《残春旅舍》诗:“两梁免被尘埃污,拂拭朝簪待眼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