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传播夷夏,孰贵燕然铭
名传播夷夏,孰贵燕然铭释义
【孰】《唐韻》殊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神六切,音淑。《說文》食飪也。本作,隸作孰。生之反也。《禮·禮運》腥其俎,孰其殽。《特牲饋食禮》註,祭祀自孰始。又歲稔也。《禮·樂記》德盛而敎尊,五穀時孰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,中孰則糴一,使民食足。互見火部熟字註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孰,誰也。《楚辭·天問》圓則九重,孰營度之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孰主張是,孰維綱是。《史記·藺相如傳》公之視廉將軍,孰與秦王。又《正韻》何也。《論語》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審也。《漢武策賢良制》其孰之復之。○按《說文》
【燕然铭】山铭”。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、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时,班固所撰的《封燕然山铭》。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。北周王褒《从军行》之一:“勋封瀚海石,功勒《燕然铭》。”唐王昌龄《少年行》之一:“气高轻赴难,谁顾《燕山铭》。”唐鲍溶《秋思》诗之二:“立身多门户,何必《燕山铭》。”宋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》诗之一:“勿勒《燕然铭》,勿种金城柳。岂无纯孝臣,识此霜露悲。”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【传播】散布。《北史·突厥传》:“宜传播天下,咸使知闻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高适》:“每一篇已,好事者輒为传播吟玩。”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四:“一砚一銚,主人俱绘形作册,传播艺林。”丁玲《一颗未出膛的枪弹》:“消息立即传播开了。”汉
【夷夏】1.夷狄与华夏的并称。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。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翼又推诚布信,事存宽简,夷夏感悦,比之大小冯君焉。”唐刘禹锡《贺赦表》:“用含弘光大之泽,副夷夏会同之心。”明徐渭《初入京瞻宫阙》诗:“域中夷夏极,天上帝王家。”2.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。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臺隍枕夷夏之交,宾主尽东南之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