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玉锵金尽正臣,修文偃武不无人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修文偃武不无人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xiū wén yǎn wǔbù wúrén |
鸣玉锵金尽正臣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míng yùqiāng jīnjìn|jǐnzhèng chén |
鸣玉锵金尽正臣,修文偃武不无人释义
【修文偃武】提倡文教,停息武备。唐薛逢《九日曲池游眺》诗:“正当海晏河清日,便是修文偃武时。”明姚茂良《精忠记·辞母》:“修文偃武,昇平圣朝,再团圆一家骨肉,快乐陶陶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八回:“陛下初登宝位,未可动兵,只宜修文偃武,增设学校,以安民心。”参见“偃武修文”。
【不无】犹言有些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所有部帙,楷正可观,不无俗字,非为大损。”明胡应麟《诗薮·古体中》:“第古风既乏温淳,律体微乖整栗,故令评者不无轩輊。”李希凡、蓝翎《关于<红楼简论>及其他》:“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曹公子,在‘贫穷难耐凄凉’的生活中,对‘当年笏满床’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。”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【鸣玉】1.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,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王孙圉聘於晋,定公饗之。赵简子鸣玉以相。”韦昭注:“鸣玉,鸣其佩玉以相礼也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:“天子垂珠以听,诸侯鸣玉以朝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》之三:“紫府侍臣鸣玉,霜臺御史生风。”2.佩玉。汉贾谊《新书·容经》:“古者圣居有法则,动有文章,位执戒辅,鸣玉以行。鸣玉者,佩玉也。”《文选·潘岳<西征赋>》:“飞翠緌,施鸣玉,以出入禁门者众矣。”李善注:“《礼记》曰:‘君子行则鸣佩玉。’”宋司马光《致政王侍郎挽歌》之二
【锵金】1.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。南朝梁费昶《咏入幌风》:“鏘金驱响至,举袂送芳来。”唐刘商《山中寄元二侍御》诗之二:“拖紫鏘金济世才,知君倚玉望三台。”唐李夐《恒岳晨望有怀》诗:“从官叨佐理,衔命奉珍羞,荐玉申诚效,鏘金谅有由。”2.比喻音节响亮,诗句优美。唐黄滔《魏侍中谏猎赋》:“盖以诗也中律鏘金,成章璨綺。”唐沉传师《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》诗:“鏘金七言凌老杜,入木八法燔高轩。”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【正臣】正直之臣。《楚辞·东方朔<七谏·沉江>》:“正臣端其操行兮,反离谤而见攘。”王逸注:“言正直之臣,端其心志欲以辅君,反为谗人所谤訕。”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正臣进者,治之表也;正臣陷者,乱之机也。”唐杜甫《别蔡十四著作》诗:“天地则疮痍,朝廷多正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