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与长江万古流,当时狼藉若为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名与长江万古流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2yǔ|yù|yúcháng jiāngwàn gǔliú |
当时狼藉若为收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dāng shílángjiè|jíruò wéishōu |
名与长江万古流,当时狼藉若为收释义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【长江】泛指长的江流。宋曾巩《道山亭记》:“福州治侯官……其地於闽为最平以广,四出之山皆远,而长江在其南,大海在其东。”2.水名。古专称江,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,始称长江。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。流经青海、西藏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区,在上海市入东海。全长6300公里,为中国第一大河,世界第三大河。典
【万古】1.犹远古。《宋书·顾觊之传》:“皆理定於万古之前,事徵於千代之外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故能究览道奥,穷测微言,观万古如同日,知八荒若户庭。”明陈子龙《谒禹陵》诗:“万古终河洛,其咨永不忘。”2.犹万代;万世。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﹝高洋﹞詔曰:‘朕以虚寡,嗣弘王业,思所以赞扬盛绩,播之万古。’”唐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明李贽《与梅衡湘书》:“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,则边境常态,万古如一,何足掛齿牙耶!”艾青《芦笛·笑》:“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
【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水行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流,覃也。《疏》謂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《詩·大雅》如川之流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流,擇也,求也。《詩·周南》左右流之。又下也。《詩·豳風》七月流火。又流漫無節制也。《禮·樂記》樂勝則流。又《書·禹貢》二百里流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之外曰采,曰流。又放也。《書·舜典》流宥五。又視不端諦曰流。《左傳·成六年》鄭伯視流而行速。又走也。《戰國策》楚襄王流淹于城陽。《註》謂走而自匿。又《周禮·冬官·玉人註》鼻勺曰流,凡流皆爲龍口。又《前漢·食
【当时】1.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;昔时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臣先殿上絶缨者也。当时宜以肝胆涂地。负日久矣,未有所致。今幸得用於臣之义,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。”唐曹唐《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》诗:“桃花流水依然在,不见当时劝酒人。”清纳兰性德《采桑子》词:“近来怕説当时事,结徧兰襟,月浅灯深,梦里云归何处寻。”田汉《江西杂咏·初访井冈山之四》:“龙潭日夜奔飞瀑,犹作当时怒吼声。”2.指当时的人们。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公秉理照物,动必研几,当时嗟服,若有神道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既研几而为断决,则当时之人嗟
【狼】《唐韻》魯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盧當切《正韻》魯堂切,音郞。《說文》似犬,銳頭白頰,高前廣後。从犬,良聲。《埤雅》狼大如狗,靑色,作聲諸竅皆沸,善逐獸。里語曰:狼卜食。狼將遠逐食,必先倒立以卜所向,故獵師遇狼輒喜。狼之所嚮,獸之所在也,其靈智如此。古之烽火用狼糞,取其煙直而聚,雖風吹之不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狼,牡貛,牝狼。《註》牡名貛,牝名狼,辨狼之種類也。《詩·齊風》竝驅從兩狼兮。《周禮·天官·獸人》冬獻狼。《註》狼膏聚,聚則溫。又狼藉。《孟子》樂歲粒米狼戾。《註》狼戾,猶狼藉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》條狼氏。《
【若为】1.怎样;怎样的。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明僧绍》:“天子若来,居士若为相对?”唐萧意《长门失宠》诗:“不知金屋里,更贮若为人?”宋苏轼《和沉立之留别诗》之二:“试问别来秋几许,春江万斛若为量?”清纳兰性德《浣纱溪》词:“身向云山那畔行,北风吹断马嘶声。深秋远塞若为情!”宁调元《燕京杂诗》:“弦管燕京三月天,风沙扑面若为怜?”2.怎堪。唐王维《送杨少府贬郴州》诗:“明到衡山与洞庭,若为秋月听猿声?”唐杜甫《和裴迪登蜀州东亭》:“幸不折来伤岁暮,若为看去乱乡愁。”唐白居易《重到华阳观旧居》诗:“若为重入华阳观,病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