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情既忧,戾气为殃
民情既忧,戾气为殃释义
【民情】1.民众的心情、愿望等。《书·康诰》:“天畏棐忱,民情大可见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圣人既躬明悊之性,必通天地之心,製礼作教,立法设刑,动缘民情,而则天象地。”宋苏轼《与李端伯宝文》之一:“公既深识民情,而民亦素服公政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七回:“帝王之道,在顺民情;伯者之道,必逆民情。”陈去病《论戏剧之有益》:“苟有大侠,独能慨然舍其身为社会用……夫如是,而谓民情不感动,士气不奋发者,吾不信也。”2.民众的生活、生产、风尚习俗等情况。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:“民情至朴而不文。”三国魏何晏《景福殿赋》
【忧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祐。《玉篇》心動也。◎按《說文》集韻皆訓不動,惟玉篇訓心動。从心从尤。似應玉篇爲是。(憂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求切《正韻》於尤切。本作。今作憂。《說文》愁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思也。《疏》憂者。愁思也。《書·洪範》六極,三曰憂。又疾也。《禮·曲禮》某有負薪之憂。《註》憂或爲疾。又幽也。《易·乾卦》憂則違之。《註》謂時當幽隱也。又辱也。《易·繫辭》小人道憂也。又居喪曰憂。《書·說命》王宅憂。又孕病曰憂。《晉語》文王在母不憂。又人憂則頭低垂。《禮·曲禮》下于帶則憂。《註》憂則低也。
【戾气】。宋王巩《甲申杂记》:“一日,邑吏云甘露降。视松竹间光洁如珠。因取一枝视刘贡父,贡父曰:‘速弃之,此阴阳之戾气所成,其名爵餳,饮之令人致疾。’”明张居正《论决重囚疏》:“寃愤不泄,戾气不消。”《解放日报》1941.7.7:“化戾气为祥和,易相克为相助。”
【殃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良切,音央。《說文》咎也。一曰禍也,罰也,敗也。《書·伊訓》作不善,降之百殃。《周禮·天官·女祝》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,以除疾殃。又《集韻》於郞切,音鴦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