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望无端倪,北风击林箊

弥望无端倪,北风击林箊

诗句读音
北风击林箊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běi fēngjīlín yū
弥望无端倪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mí wàngwú duānní

弥望无端倪,北风击林箊释义

【北风】北方吹来的风。亦指寒冷的风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城北》:“是时八月,天气已冷,北风驱雁,飞雪千里。”唐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吾想夫北风振漠,胡兵伺便。主将骄敌,期门受战。”胡也频《北风里》:“响在四周的,是北风的哮叫。”2.犹言北方的曲调。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晋人闻有楚师,师旷曰:‘不害。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南风不竞,多死声。楚必无功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风指曲调,《诗》有国风,即各国之乐曲。北风、南风,犹今云北曲、南曲。”典

【击】《唐韻》古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吉歷切,音激。《說文》攴也。《徐曰》撲也。《廣韻》打也。《增韻》扣也。《易·蒙卦》擊蒙。《註》擊去童蒙,以發其昧。《史記·叔孫通傳》拔劒擊柱。又《酷吏傳》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。又攻殺也。《楚語》刲羊擊豕。《註》擊,殺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急擊之勿失。又觸也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目擊而道存矣。或作撽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敵切,音檄。與覡同。男巫也。《荀子·王制篇》知其吉凶妖祥,傴巫跛擊之事也。《註》擊讀爲覡。又《集韻》吉詣切,音訃。人名。春秋晉有屠擊。

【林箊】“林於”。竹名。亦泛指竹。北周庾信《奉和永丰殿下言志》之六:“含风摇古度,防露动林於。”倪璠注:“林於,竹名。”唐高适《苦雨寄房四昆季》诗:“弥望无端倪,北风击林箊。”汉

【弥望】、满眼。宋苏轼《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》:“只如苏州积水瀰望,众所共见。”充满视野;满眼。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大治第室,起土山渐台,洞门高廊阁道,连属弥望。”宋苏轼《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》:“軾近在钱塘,见飞蝗自西北来,声乱浙江之涛,上翳日月,下掩草木,遇其所落,弥望萧然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食货》:“北方平原沃野,千里弥望,皆不起科,使势要得占为庄田。”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: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”

【无端】1.没有起点;没有终点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始乎无端,卒乎无穷;始乎无端,道也,卒乎无穷,德也。”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圜而环之,令之肉倍好者,周旋无端,终而復始,无穷已也。”唐王昌龄《大梁途中作》诗:“怏怏步长道,客行渺无端。”清黄宗羲《与友人论学书》:“时而为和,谓之春;和升而温,谓之夏;温降而凉,谓之秋;凉升而寒,谓之冬;寒降而復为和。循环无端,所谓生生之为易也。”2.没有界线;没有头绪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狡猾钝惛,是非无端,孰知其所萌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错综六情,而处无端之善否。”晋孙

【倪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硏奚切,音霓。《說文》俾益也。又弱小之稱。《孟子》反其旄倪。又分也,際也,極際之謂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和之以天倪。又《秋水篇》河伯曰:若物之外,若物之內。惡至而倪貴賤,惡至而倪小大。又端也。《韓愈·南海廟》乾端坤倪,軒豁呈露。又姓。漢倪寬。《史記》作兒寬。兒倪古通用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宜加切,音崖。水滸也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反覆終始,不知端倪。《註》端,山巓。倪,水滸。又《集韻》與睨同。《莊子·馬蹄篇》加之以衡軶,齊之以月題,而馬知介倪。馬之知而能至盜者,伯樂之罪也。《註》介音戛介,倪猶睥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