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顶相许意,垂髫久要情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垂髫久要情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chuí tiáojiǔ yàoqíng |
摩顶相许意 | 平仄:平 仄 平 仄 仄 韵脚:去七志 拼音: mó dǐngxiāng|xiàngxǔ|hǔyì |
摩顶相许意,垂髫久要情释义
【垂髫】亦作“垂齠”。指儿童或童年。髫,儿童垂下的头发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毛玠传》:“臣垂齠执简,累勤取官。”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髮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清戴名世《姚符御诗序》:“符御与余垂髫相识,稍长,各游学四方。”郁达夫《青岛杂事诗》之六:“握手凄然伤老大,垂髫我尚记当年。”
【久要】论语·宪问》: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久要,旧约也。平生,犹少时。”邢昺疏:“言与人少时有旧约,虽年长贵达,不忘其言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守一言於久要,歷岁衰而不渝者,信人也。”元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着他回本乡去,认了伯父伯娘,着他一家儿团圆,也见的我久要不忘之意。”章炳麟《八月十五夜咏怀》诗:“丈夫贵久要,焉念睚眦仇。”2.旧交。《文选·曹植<箜篌引>》:“久要不可忘,薄终义所尤。”刘良注:“久要,久交也。”唐沉亚之《秦梦记》:“公谓亚之曰:‘本以小女将託久要,不谓不
【情】〔古文〕啨《唐韻》疾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盈切,音晴。性之動也。从心靑聲。《董仲舒曰》人欲之謂情。《詩序》六情靜于中,百物盪于外。《白虎通》喜,怒,哀,樂,愛,惡,謂六情。《禮·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,怒,哀,懼,愛,惡,欲。七者弗學而能。又情,實也。《論語》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。又叶慈良切,音牆。《韓愈·贈張籍詩》閉門讀書史,淸風戸凉。日念子來游,子豈知我情。 《朱子曰》古人制字,先制得心字,性與情皆从心。性卽心之理,情卽心之用。
【摩顶】放踵”。2.《法华经》谓释迦牟尼佛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,用右手摩其顶。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。《法华经·嘱累品》:“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,现大神力,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訶萨顶,而作是言:‘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今以付嘱汝等。’”唐张南史《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》诗:“禪师几度曾摩顶,高士何年更发心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回:“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,与我们摩顶受戒,改换法名,皈依佛果。”3.指受戒出家。清李渔《怜香伴·香咏》:“贫尼少时也学拈毫,自摩顶以来,十年不作綺语了。”4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
【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記切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。志之發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,爲情所意念謂之意。《禮運》非意之也。《註》意,心所無慮也。《疏》謂於無形之處,用心思慮也。無慮,卽慮無也。又與抑通。《徐鍇曰》見之於外曰意。意,猶抑也。舍其言,欲出而抑之。《大戴禮》武王問黃帝,顓頊之道存乎,意亦忽不可得見歟。意猶抑。《論語》抑與之歟。《漢石經》作意,抑猶意,古通用也。又《轉注古音》於宜切,音醫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意嗚猝嗟。又叶乙力切,音億。《秦之罘刻石文》大矣哉。宇縣之中,承順聖意。羣臣頌功,請刻於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