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后句,为君说,明暗双双底时节
末后句,为君说,明暗双双底时节释义
【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莫撥切《韻會》莫曷切《正韻》莫葛切,瞞入聲。《說文》木上曰末。从木,一在其上,謂木杪也。《禮·曲禮》獻杖者執。末《玉篇》端也,顚也,盡也。《廣韻》無也,弱也,遠也。又終也。《書·立政》我則末惟成德之彥。又勿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命膳宰曰:末有原。又薄也。《左傳·昭十四年》三數叔魚之惡,不爲末減。又四肢曰末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風淫末疾。又商賈曰末。《史記·秦琅邪頌》上農除末,黔首是富。又太末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會稽郡。又且末,國名。見《前漢·西域傳》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末山多赤金。又姓。《
【句】《唐韻》九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俱遇切,音屨。《玉篇》止也,言語章句也。《類篇》詞絕也。《詩·關雎疏》句古謂之言。秦漢以來,衆儒各爲訓詁,乃有句稱。句必聯字,而言句者,局也。聮字分疆,所以局言者也。又僂句,地名,龜所出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初,臧昭伯如晉,臧會竊其寶龜僂句。又《禮·樂記》句中鉤。《疏》謂大屈也。言音聲大屈曲,感動人心,如中當於鉤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廬人》句兵欲無彈。《註》句兵,戈戟屬。《釋文》句,俱具反。又音鉤。又《史記·叔孫通傳》臚句。《註》上傳語告下爲臚,下告上爲句。又高句驪,遼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【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烏紺切。音闇。《說文》日無光也。《玉篇》不明也。又《博雅》深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稍暗暗而靚深。《註》暗暗,深空之貌。又《集韻》鄔感切,音黤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伊甸切。《歐陽修·送胡學士詩》都門春漸動,柳色綠將暗。挂帆千里風,水闊江灩灩。
【双双】相并;成双。《公羊传·宣公五年》:“‘冬,齐高固及子叔姬来。’何言乎高固之来?言叔姬之来,而不言高固之来,则不可。子公羊子曰: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?”何休注:“言其双行匹至,似於鸟兽。”唐权德舆《秋闺月》诗:“稍映妆臺临綺窗,遥知不语泪双双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説着便自己过去,扶了张姑娘同安公子站齐了,双双磕下头去。”茅盾《脱险杂记》十八:“那两个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触了电,一下子就双双跳了起来,而且抢过我们的行李,就要上挑了。”2.一对对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咏蝶》:“復此从风蝶,双双花上飞。”宋柳永《
【时节】四时的节日。《吕氏春秋·尊师》:“敬祭之术,时节为务。”高诱注:“四时之节。”宋欧阳修《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》诗:“时节同荆俗,民风载楚謡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访翠》:“这院中名妓……每遇时节,便做盛会。”2.节令;季节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故能饰大义,审时节,上以礼神明,下以义辅佐者,明君之道。”宋杨万里《黄菊》诗:“比他红紫开差晚,时节来时毕竟开。”杨朔《海市》:“桃花时节,也是万物繁生的时节。”3.合时而有节律。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夫德广远而有时节,是以远服而邇不迁。”韦昭注:“作之有时,动之有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