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客喧东阁,文星犯上台

墨客喧东阁,文星犯上台

诗句读音
墨客喧东阁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mòkèxuāndōnggé
文星犯上台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wén xīngfànshàng tái

墨客喧东阁,文星犯上台释义

【墨】《唐韻》莫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密北切,音默。《說文》書墨也。《西京雜記》漢尚書令,僕承郞,月給隃糜墨。魏晉閒以黍燒烟,和松煤爲之。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。宋熙寧閒,張遇供御墨,始用油烟入麝,謂之龍劑。《李堅墨評》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,張遇墨次之,兗州朗墨又次之。又《禮·玉藻》卜人定龜,史定墨。《註》凡卜,必以墨畫龜,乃鑽之,觀所坼以占吉凶。又度名。《小爾雅》五尺爲墨,倍墨爲丈。《周語》不過墨丈尋常之閒。又五之一,鑿其額,涅以墨書。《書·伊訓》臣下不匡其墨。又哀容。《孟子》歠粥面深墨。又氣色下也。《左傳·

【客】《唐韻》苦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格切,坑入聲。《說文》寄也。从宀各聲。又《廣韻》賔客。《周禮·秋官》大行人掌大賔之禮,及大客之儀。《註》大賔爲五等諸侯,大客卽其孤卿。又《司儀》諸公相爲賔,諸公之臣相爲國客。又主客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天子無客禮,莫敢爲主焉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宋,先代之後也,於周爲客。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。《易·需卦》有不速之客三人來,敬之終吉。又外亦曰客。《易·繫辭》重門擊柝,以待暴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漢客孫,廣德人。又叶苦各切,音恪。《詩·小雅》所謂伊人,於焉嘉客。叶上夕藿。夕音削

【喧】《廣韻》况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元切,音萱。《玉篇》大語也。《集韻》與吅同。或作讙。又與咺同。《漢武帝·悼李夫人賦》悲愁於邑,喧不可止兮。《註》師古曰:朝鮮之閒,謂小兒泣不止,名爲喧,音許遠反。

【东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德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都籠切,音蝀。《說文》動也。陽氣動,于時爲春。《書·堯典》平秩東作。《孔傳》歲起於東,而始就耕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東方木也,其帝太皡。又《史記·曆書》日起於東,月起於西。《鄭樵·通志》日在木中曰東,在木上曰杲,在木下曰杳。木,若木也,日所升降。又《詩·大雅》東有啓明。又《爾雅·釋地》東至于泰遠。又姓。《聖賢羣輔錄》舜友東不訾。又叶當經切,音丁。《詩·小雅》念我土宇,我生不辰。逢天僤怒,自西徂東。又叶都郞切,音當。《楊泉·蠶賦》粵召僕夫,築室于旁。于旁伊何,在庭之東。

【文星】星名。即文昌星,又名文曲星。相传文曲星主文才,后亦指有文才的人。唐元稹《献荥阳公》诗:“词海跳波涌,文星拂坐悬。”唐裴说《怀素台歌》:“杜甫、李白与怀素,文星酒星草书星。”宋杨无咎《南歌子》词之四:“直教笔底有文星,欲状此时情,若为成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《祝胡东樵寿》:‘人指所居为福地,天留此老应文星。’”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四:“两江月旦归名士,又报文星入座来。”参见“文昌”。

【犯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防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父鋄切,凡上聲。《玉篇》抵觸也。《廣韻》干也,侵也,僭也,勝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犯,勝也。《註》陵犯,得勝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兹用不犯于有司。《禮·曲禮》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。又《檀弓》事親,有隱而無犯。《周禮·夏官》大馭掌馭玉路,以祀及犯軷。《註》行山曰軷。犯之者,封土爲山象,以菩芻棘柏爲神主。旣祭之,則以車轢之而去,喻無險難也。又《字彙補》叶符店切。《歐陽修·新孀詩》蘭枯蕙死誰復弔,殘菊籬根爭豔豔。靑松守節見臨危,正色凜凜不可犯。

【上台】1.指宫廷,朝廷。《南史·齐鄱阳王锵传》:“鏘以上臺兵力既悉度东府,且虑难捷,意甚犹豫。”唐白居易《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》:“骑省通中掖,龙楼隔上臺。”宋宋祁《送承制刘兼济知原州》诗序:“帝伟之,即詔以二千石守朝那,给上臺千兵,光宠帐下。”2.上司,上官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黜陟之权,在上臺不在百姓,上臺喜,便是好官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雷太守道:‘也罢,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,禀明上臺,看上臺如何批下来,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。’”清王昙《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》:“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