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念群疑起,玄通百虑清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玄通百虑清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xuántōngbǎi lǜqīng |
默念群疑起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六止 拼音: mò niànqúnyí|nǐqǐ |
默念群疑起,玄通百虑清释义
【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東切,統平聲。《說文》達也。《正韻》徹也。《易·繫辭》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。《禮·學記》知類通達。又亨也,順也。《禮·儒行》上通而不困。《註》謂仕則上達乎君,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。《易·節卦》不出戸庭,知通塞也。又暢也。《爾雅》四時和爲通正。《註》通,平暢也。又總也。《禮·王制》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。《註》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,使有十年之餘也。又開也。《前漢·何武傳》通三公官。《註》謂更開置之也。又也。《前漢·夏侯勝傳》先生通正言。《註》謂道之也。又凡人往來交好
【百虑】各种思虑;许多想法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乃百虑之筌蹄,万事之权衡也。”唐杜甫《西阁夜》诗:“时危关百虑,盗贼尔犹存。”明刘基《永康胡元鼎白云楼》诗:“昔时望云煎百虑,今日看云美无度。”清吴嘉纪《秋日怀孙八豹人》诗之六:“衰年缠百虑,我辈岂长存。”
【默念】默默考虑;暗中思考。唐孟郊《寒溪》诗之三:“独立欲何语,默念已酸嘶。”宋郭彖《睽车志》卷四:“有一僧默念数岁前,士人隣居,久之不告而去。物色访之,得之湖湘间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田七郎》:“当夜默念,疑必此人。”2.不出声地读或背。夏丏尊叶圣陶《文心》二一:“又如新近你们寄给我的国文讲义中,王先生选着几首古诗,我曾在打铁的时候在肚里默念,读得很熟了。”巴金《探索集·访问广岛》:“这碑文据说是广岛大学一位教授在一九五二年写的。我默念着碑文,我的脑子里闪现了三十五年前那些可怕的情景。”典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【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其切《集韻》魚其切《韻會》凝其切,音宜。惑也。《廣韻》不定也。《易·乾卦》或之者,疑之也。《禮·坊記》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《疏》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又度也。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《註》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又《廣韻》恐也。又《增韻》似也,嫌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戾也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《註》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