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恃金汤忽太平,草间霜露古今情
| 诗句 | 读音 | 
|---|---|
| 莫恃金汤忽太平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mò|mùshìjīn tānghūtài píng | 
| 草间霜露古今情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cǎo jiānshuāng lùgǔ jīnqíng | 
莫恃金汤忽太平,草间霜露古今情释义
【莫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慕各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末各切,音寞。《韻會》無也,勿也,不可也。《易·繫辭》莫之與,則傷之者至矣。又定也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,求民之莫。又謀也。《詩·小雅》秩秩大猷,聖人莫之。又《博雅》强也。《論語》文莫吾猶人也。《晉書·欒肇·論語駁曰》燕齊謂勉强爲文莫。《揚子·方言》侔莫,强也,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。《淮南子·謬稱訓》猶未之莫與。《註》莫,勉之也。又削也。《管子·制分篇》屠牛垣,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。又《博雅》莫莫,茂也。《詩·周南》維葉莫莫。《註》莫莫,茂密之貌。又《莊子·逍遙遊》廣莫之
【恃】《唐韻》時止切《五音集韻》丞矢切,音市。《說文》賴也。从心寺聲。《廣韻》依也。《詩·小雅》無母何恃。又《集韻》丈里切,音峙。心不明也。又《玉篇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時史切,音侍。《集韻》仗也。 或作。
【金汤】汤池”。
【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骨切,音笏。《說文》忘也。忽忽不省事也。《晏子春秋·齊役者歌》忽忽矣,若之何。又《廣韻》倏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盡也。《註》忽然盡貌。《左傳·文五年》臯陶庭堅,不祀忽諸。又滅也。《詩·大雅》是絕是忽。《傳》忽,滅也。又《集韻》輕也。一蠶爲一忽,十忽爲一絲。《劉德曰》忽,蜘蛛網也。又慢忽也。《後漢·崔駰傳》公愛班固而忽崔駰。又忽荒,空無著也。《賈誼·服賦》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又姓。明有忽忠,忽明。又通作曶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時人皆曶之。《註》與忽同。又仲忽,人名。《前漢·古今
【太平】1.谓时世安宁和平。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:“天下太平,万物安寧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黔首脩絜,人乐同则,嘉保太平。”唐温庭筠《长安春晚》诗之二:“四方无事太平年,万象鲜明禁火前。”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有一天,沟不臭,水又清,国泰民安享太平。”2.泛指平静无事。《警世通言·王娇鸾百年长恨》:“店主人见张客无事,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,往往作怪,今番却太平了。”巴金《家》三九:“带着那么多银元,路上很不方便。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。”3.谓高低、胜负。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周霸不赶,在阵上高叫:‘秦
【草间】“草閒”。草丛间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今陈国道路不可知,田在草閒,功成而不收,民罢於逸乐,是弃先王之法制也。”汉王粲《七哀诗》:“路有飢妇人,抱子弃草间。”2.比喻乡野;民间。《宋书·王懿传》:“今自投草间,则同之匹夫,匹夫号令,何以威物?”《南史·陈新安王伯固传》:“在州不知政事,日出田猎。或乘眠舆至於草间,輒呼人从游,动至旬日。”唐李白《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》诗:“余亦草间人,颇怀拯物情。”
【古今】古代和现今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故三年之丧,人道之至文者也……是百王之所同,古今之所壹也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,略协古今之变。”唐杜甫《登楼》诗:“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”宋曾巩《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》:“质之於古,实应先王之法;施之后世,可以推行:诚古今之通议也。”朱自清《论老实话》:“天论中外,也无论古今,大家都要求‘老实话’。”
【情】〔古文〕啨《唐韻》疾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盈切,音晴。性之動也。从心靑聲。《董仲舒曰》人欲之謂情。《詩序》六情靜于中,百物盪于外。《白虎通》喜,怒,哀,樂,愛,惡,謂六情。《禮·禮運》何謂人情。喜,怒,哀,懼,愛,惡,欲。七者弗學而能。又情,實也。《論語》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。又叶慈良切,音牆。《韓愈·贈張籍詩》閉門讀書史,淸風戸凉。日念子來游,子豈知我情。 《朱子曰》古人制字,先制得心字,性與情皆从心。性卽心之理,情卽心之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