谋身学业愧渊云,急退还惭谷口真

谋身学业愧渊云,急退还惭谷口真

诗句读音
急退还惭谷口真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jítuì huáncán3kǒu1
谋身学业愧渊云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móu shēnxué yèkuìyuān yún

谋身学业愧渊云,急退还惭谷口真释义

【退还】退回;返回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:“五月,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,詔太尉司马孚拒之。秋七月,恪退还。”《晋书·郗超传》:“今盛夏,悉力径造鄴城,彼伏公威略,必望阵而走,退还幽朔矣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六二回:“退还白帝,连夜回荆州,徐图进取,此为下计。”2.交还;归还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二回:“他既这样説,就不必退还他罢。”赵树理《邪不压正》:“他说他听高工作员说,只要把东西退还了也行。”典

【谷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祿切,音穀。《說文》泉出通川爲谷。从水半見,出於口。《韻會》兩山閒流水之道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水注谿曰谷。《疏》謂山谷中水註入谿也。《易·井卦》井谷射鮒。《註》谿谷出水,從上注下。《公羊傳·僖三年》桓公曰:無障谷。《註》水注川曰谿,注谿曰谷。《禮·祭法》山林、川谷、丘陵,民所取財用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又谷水。《管子·度地篇》山之溝一有水一無水者,命曰谷水。又暘谷,日所出處。昧谷。日所入處。《書·堯典》分命羲仲宅嵎夷,曰暘谷。分命和仲宅西,曰
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
【谋身】身打算。唐卢纶《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》诗:“壮志随年尽,谋身意未安。”《金史·邓俨传》:“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曰:‘儼有才力,第以谋身为心。’”景耀月《送邵质侯归国和留别原韵》:“叔世谋身拙,迷阳悟道穷。”汉

【学业】1.学问。《墨子·非儒下》:“夫一道术学业仁义者,皆大以治人,小以任官,远施周偏,近以修身。”唐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》:“学业醇儒富,辞华哲匠能。”《西湖佳话·葛岭仙迹》:“兄之学业,亦可谓成矣。”2.指学术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慈传》:“先主定蜀,承丧乱歷纪,学业衰废,乃鳩合典籍,沙汰众学。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上》:“古先哲皇大道,歷世咸备,学业源流,揆诸一孔,非一偏之见,一曲之书。”3.学习的课业。《吕氏春秋·诬徒》:“此师徒相与异心也……学业之败也,道术之废也,从此生矣。”《三国志·

【愧】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从女。或从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
【渊云】扬雄的并称。褒字子渊,雄字子云,皆以赋著称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秦汉之所极观,渊云之所颂叹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长卿、渊云之文,子长、政骏之史。”宋王禹偁《谢除翰林学士启》:“自非枚马、渊云之述作,常杨、元白之才名,则何以塞清问于论思,润皇猷于典誥。”清伤时子《苍鹰击·好逑》:“马班良史,渊云赋手,韩杜诗文不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