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舞雩,咏歌至教

暮春舞雩,咏歌至教

诗句读音
暮春舞雩平仄:仄 平 仄 平
拼音: mù chūnwǔ yú
咏歌至教平仄:仄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五肴
拼音: yǒng1zhìjiào|jiāo

暮春舞雩,咏歌至教释义

【暮春】,农历三月。《逸周书·文傅》:“文王受命之九年,时维暮春。”南朝梁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羣鸎乱飞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三引南朝梁元帝《纂要》:“三月季春,亦曰暮春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七·王慧诗》:“﹝王慧﹞《闺词》云:‘轻寒薄暖暮春天,小立闲庭待燕还。’”杨朔《木棉花》:“北方才是暮春,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、蛙,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。”汉

【舞雩】1.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。《周礼·春官·司巫》:“若国大旱,则帅巫而舞雩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女巫》:“旱暵则舞雩。”2.指舞雩台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。”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“舞雩之处,有坛墠树木,故下可游焉。”3.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后指乐道遂志,不求仕进。唐韩愈《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》:“賡之以文王、宣父之操,优游夷愉,广厚高明,追三代之遗音,想舞雩之咏叹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酬龚深甫》之一:“讲肆剧谈兼祖谢,舞雩高蹈异求由。”明高攀龙《会语》:“康节如空

【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爲命切,音泳。《說文》本作詠,歌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彈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風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適饌省醴,養老之珍具,遂發咏焉。《註》發咏,謂以樂納之。又《集韻》或作永。《詩·魏風》誰之永號。《釋文》作咏。○按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諸書本作咏。《字彙》作咏,从二水,附六畫,非,今攺正。咏字右从二水作,不从永。(詠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爲命切,音泳。《說文》歌也。《玉篇》長言也。《增韻》詠歌謳吟也。《書·益稷》戛擊鳴球,搏拊琴瑟以詠。《傳》以合詠歌之聲也。《爾雅序》敘詩人

【歌】〔古文〕可哥《唐韻》古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何切,音柯。《說文》詠也。《徐曰》長引其聲以詠也。《釋名》人聲曰歌。歌者,柯也。以聲吟詠上下,如草木有柯葉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兗冀言歌,聲如柯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正義曰》直言不足以申意,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。《禮·樂記》詩言其志也,歌詠其聲也。《又》歌之爲言也,長言之也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又曲合樂也。《詩·魏風》我歌且謠。《傳》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謠。《疏》正義曰:謠旣徒歌,則歌不徒矣,故曰曲合樂曰歌。歌謠對文如此,散則歌爲總名,未必合樂也

【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脂利切《正韻》支義切,音摯。《說文》飛鳥从高下至地也。从一,一猶地也。象形。不上去而至下來也。《玉篇》來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《禮·樂記》物至知知,然後好惡形焉。《註》至,來也。又《玉篇》達也,由此達彼也。《書·無逸》自朝至于日中昃。《詩·小雅》我征徂西,至于艽野。又極也。《易·坤卦》至哉坤元。《註》至謂至極也。又《繫辭》易其至矣乎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故曰:至人無己。《註》至極之人。又善也。《禮·坊記》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弓人覆之而角至。

【教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古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效切,音較。《說文》作敎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《釋名》敎,效也,下所法效也。《廣韻》敎訓也。《玉篇》敎令也。《易·觀卦》聖人以神道設敎。《書·舜典》敬敷五敎在寬。《傳》布五常之敎。又《禮·王制》明七敎以興民德。《註》七敎,父子,兄弟,夫婦,君臣,長幼,賔客,朋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》使帥其屬,而掌邦敎。《註》敎所以親百姓,訓五品,有虞氏五,而周十有二焉。《禮·曲禮》敎訓正俗,非禮不備。《荀子·脩身篇》以善先人謂之敎。又《蔡邕·獨斷》諸侯言曰敎。《正字通》諭告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