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府才流推谢掾,宣州宾客忆崔群

幕府才流推谢掾,宣州宾客忆崔群

诗句读音
宣州宾客忆崔群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文
拼音: xuānzhōubīn kèyìcuīqún
幕府才流推谢掾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去三十三線
拼音: mù fǔcáiliútuī xièyuàn

幕府才流推谢掾,宣州宾客忆崔群释义

【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須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荀緣切《正韻》息緣切,音瑄。《說文》天子宣室也。从宀聲。《徐鉉曰》从回,風回轉,所以宣隂陽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徧也。《詩·大雅》旣順廼宣。《註》順,安。宣,徧也。又《左傳·賈註》通也。《詩·周頌》宣哲維人。《註》宣,通。哲,智也。又布也,散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日宣三德。《禮·月令》季秋,會天地之藏,無有宣出。《註》物皆收斂,無有宣露出散也。又《增韻》召也。《包佶詩》隔屛初聽玉音宣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緩也。又盡也,明也,示也。《周語》爲川者,決之使導。爲民者,宣之使言。又《

【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職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之由切,音周。《說文》水中可居曰州。周繞其旁,从重川。昔堯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,故曰九州。一曰州,疇也,各疇其土而主之。《廣雅》州,殊也,浮也。《春秋·題辭》州之爲言殊也。《釋名》州,注也。郡國所注仰也。《玉篇》九州也,時也,宮也,居也。《書·舜典》肇十有二州。《傳》禹治水之後,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。分靑州爲營州。《疏》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,今始爲十二州。左傳云:昔夏之方有德也,貢金九牧,則禹登王佐,還置九州,其名蓋如禹貢。《禹貢》冀、兗、靑、徐、荆、揚、豫、梁

【宾客】客人的总称。《诗·小雅·吉日》:“发彼小豝,殪此大兕,以御宾客,且以酌醴。”唐姚合《晦日宴刘值录事宅》诗:“花落鶯飞深院静,满堂宾客尽诗人。”明唐顺之《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》:“锁门谢宾客,虽亲故人不往拜,示自尊重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在曾家家运旺盛的时代,宾客盈门。”2.指以宾客之礼相待。宋王安石《伤仲永》:“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。”3.春秋、战国时多用称他国派来的使者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赤也,束带立於朝,可使与宾客言也。”邢昺疏:“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

【忆】《廣韻》於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乙力切《正韻》伊昔切,音抑。念也,思也,記也。《古詩》下有長相憶。 《增韻》古作意,誤。

【崔】《廣韻》昨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徂回切《正韻》遵綏切,音摧。《說文》高大也。《廣韻》崔嵬也。《詩·齊風》南山崔崔。《註》高大貌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高甍崔嵬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回切,音催。齊邑名。濟南東朝陽縣有崔城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齊丁公之子,食采於崔,因以爲氏。 《集韻》或作磪崒隹。
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
【幕府】1.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。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。”《魏书·崔休传》:“幕府多事,辞讼盈几。”宋王安石《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》诗:“幕府上功联旧伐,朝廷称庆具新仪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“幕府人才济济,凡有所闻的,无不罗致於此了。”参见“莫府”。2.借指将帅。汉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幕府奉汉威灵,折衝宇宙。”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清水公贺拔岳,勋德隆重,兴亡攸寄,欢好乱乐祸,深相忌毒,乃与侯莫、陈悦阴图陷害。幕府以受律专征,便即讨戮。”宋张孝祥《念奴娇·

【才】《唐韻》昨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來切,音裁。《說文》艸木之初也。从丨,上貫一,將生枝葉。一,地也。《徐曰》上一,初生岐枝。下一,地也。《六書正譌》才,木質也。在地爲木,旣伐爲才,象其枝根斬伐之餘。从木省。別作材,非。又天地人爲三才。《易·繫辭》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兩之,故六。 一曰能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必取賢斂才焉。《論語》才難,不其然乎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擇人以四才。《邵堯夫曰》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。才者,天之良質也,學者所以成其才也。又質也,力

【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水行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流,覃也。《疏》謂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《詩·大雅》如川之流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流,擇也,求也。《詩·周南》左右流之。又下也。《詩·豳風》七月流火。又流漫無節制也。《禮·樂記》樂勝則流。又《書·禹貢》二百里流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之外曰采,曰流。又放也。《書·舜典》流宥五。又視不端諦曰流。《左傳·成六年》鄭伯視流而行速。又走也。《戰國策》楚襄王流淹于城陽。《註》謂走而自匿。又《周禮·冬官·玉人註》鼻勺曰流,凡流皆爲龍口。又《前漢·食

【推谢】推许揄扬。《南史·王彧传》:“幼为从叔球所知怜。美风姿,为一时推谢。”南朝梁庾肩吾《书品》:“今以九例该此众贤,犹如玄圃积玉,炎洲聚桂,其中实相推谢,故有兹多品。”《隋书·虞世基传》:“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博学有才,罕所推谢,至是与世基相见,叹曰:‘海内当共推此一人,非吾儕所及也。’”2.推辞退让;辞谢。《北史·恩幸传·韩凤》:“珽语凤云:‘强弓长矟,容相推谢;军国谋算,何由得争?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安公子连连推谢,説:‘本该奉扰,只是现同着家眷不便。’”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六章四:“但我们在接事时,

【掾】《唐韻》以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絹切,緣去聲。《說文》緣也。 一曰官屬。《玉篇》公府掾史也。《六書故》掾乃屬官通稱。《前漢·蕭何傳》爲沛主吏掾。《音義》正曰掾,副曰屬。《後漢·百官志》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。又《馬援傳》此丞掾之任,何足相煩。《晉書·元帝紀》辟掾屬百餘人,時人謂之百六掾。又《正韻》倪甸切,音硯。義同。《正字通》秦漢官皆有掾屬,今州郡佐貳曰掾,讀若釧,卽穿字去聲。正韻切音非。又《集韻》重緣切,音傳。掾,馳逐也。◎按史記貨殖傳,椽其閒,此引作掾,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