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梗随波荡,桃源斅隐沦

木梗随波荡,桃源斅隐沦

诗句读音
桃源斅隐沦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táo yuányǐn lún
木梗随波荡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mù gěng2bō dàng

木梗随波荡,桃源斅隐沦释义

【桃源】1.“桃花源”的省称。南朝陈徐陵《山斋诗》:“桃源惊往客,鹤嶠断来宾。”唐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缅思桃源内,益嘆身世拙。”明张煌言《赠卢牧舟大司马》诗:“并州正有来苏望,忍説桃源可避秦。”邹韬奋《萍踪忆语》二八:“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,赌博也是一条出路。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。”参见“桃花源”。2.指桃源洞。唐李涉《赠长安小主人》诗:“仙路迷人应有术,桃源不必在深山。”元任昱《清江引·题情》曲:“桃源水流清似玉,长恨因缘误。”参见“桃源洞”。3.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泠水峪,夹山多桃花,中有流水,人称桃

【隐沦】1.神人等级之一。泛指神仙。《文选·郭璞<江赋>》:“纳隐沦之列真,挺异人乎精魄。”李善注引汉桓谭《新论》:“天下神人五:一曰神仙,二曰隐沦,三曰使鬼物,四曰先知,五曰铸凝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五君咏·嵇中散》:“立俗迕流议,寻山洽隐沦。”南朝齐谢朓《游敬亭山》诗:“隐沦既已託,灵异居然栖。”2.隐居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》诗:“既枉隐沦客,亦栖肥遯贤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﹝孙登﹞思欲遯跡林乡,隐沦忘死。”郁达夫《秋夜怀人》诗之六:“晚年好静南乡住,仙寿溶溶乐隐沦。”3.指隐者。唐杜

【木梗】人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夜半,土梗与木梗鬭。”北周庾信《和张侍中述怀》:“漂流从木梗,风卷随秋籜。”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五幕:“你们这些土偶木梗,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?”2.细短的木杆。茅盾《子夜》二:“制火柴的原料--药品,木梗,盒子壳,全是从外洋来的。”

【随】〔古文〕遀追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旬爲切,音隋。《廣韻》從也,順也。《書·禹貢》隨山刊木。《易·象》隨風巽,君子以申命行事。《詩·大雅》無縱詭隨。《傳》詭,人之善。隨,人之惡者。又易卦名。又《易·咸卦》咸其股,執其隨往吝。《註》隨,謂趾也。《疏》腓動,則足隨之,故謂足爲隨。又《艮卦》艮其腓,不拯其隨。又《儀禮·鄕射禮》其閒容弓,距隨長武。《註》距隨者,物橫畫也。始前足至東頭爲距,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翼侯奔隨。《註》隨,晉地。又國名。漢爲縣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楚武王侵隨。《註》隨國,

【波荡】亦作“波盪”。1.水波摇荡;荡漾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河渭为之波盪,吴岳为之陁堵。”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这悠扬的歌声在早晨清爽的空气里波荡,分外中听。”2.动荡,不安定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方今四海波荡,匹夫横议,将军割剧千里,地什汤武,若奋威德以投天隙,霸王之业成矣。”3.鼓动;影响。亦指受鼓动;受影响。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升平五年》:“王何蔑弃典文,幽沉仁义,游辞浮説,波荡后生,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,以至礼坏乐崩,中原倾覆,遗风餘俗,至今为患。”金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卷二:“次韵实作者之大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