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极伤心谁告语,含毫独赋远游诗

目极伤心谁告语,含毫独赋远游诗

诗句读音
含毫独赋远游诗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hán háodúfùyuǎn yóushī
目极伤心谁告语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mù jíshāng xīn2gào yǔ

目极伤心谁告语,含毫独赋远游诗释义

【含毫】含笔于口中。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。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或操觚以率尔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唐钱起《春夜过长孙绎别业》诗:“含毫凝逸思,酌水话幽心。”元程鉅夫《舜举画棠梨练雀》诗:“含毫心欲醉,开卷眼还醒。”周祥骏《寄钝剑》诗:“到眼都疑红泪溅,含毫期与素心宜。”
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
【远游】亦作“远游”。1.谓到远方游历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在,不远游。游必有方。’”《楚辞·远游》:“悲时俗之迫阨兮,愿轻举而远游。”汉班彪《北征赋》:“遂奋袂以北征兮,超絶迹而远游。”唐杜甫《季秋江村》诗:“远游虽寂寞,难见此山川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慷慨辞家,踊跃远游。”潘漠华《呵》诗:“一回想念已故人,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。”2.见“远游冠”。3.见“远游履”。见“远游”。

【目极】目力远望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目极千里兮伤春心,魂兮归来哀江南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冲觉寺》:“西北有楼,出凌云臺,俯临朝市,目极京师。”唐王维《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》:“高楼望所思,目极情未毕。”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三:“且目极皆山,无平地。”典

【伤心】受伤,形容极其悲痛。《书·酒诰》:“民罔不衋伤心。”孔传:“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。”汉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祸莫憯於欲利,悲莫痛於伤心。”晋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今乃伤心百年之际,兴哀无情之地,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,而未识情之可无乎?”宋陆游《重过沉园作》诗之一:“伤心桥下春波緑,曾是惊鸿照影来。”元萨都剌《百字令·登石头城》词:“伤心千古,秦淮一片明月。”巴金《五十多个》:“孙二嫂坐在雪地上,埋下头摇着她怀里的死孩子,哭得很伤心。”2.极甚之词,犹言万分。唐李白《菩萨蛮》词:“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

【告语】说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至为河伯娶妇时……幸来告语之,吾亦往送女。”宋曾慥《高斋漫录》:“元祐初,温公拜相,更易熙丰政事。荆公在钟山,亲旧恐伤其意,不敢告语。”鲁迅《呐喊·自序》:“创始时候既已背时,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。”2.文体类别名。马其昶《<古文辞类纂>标注序》:“曾文正公更约为三门十一类,曰论著,曰告语,曰记载。”按,《经史百家杂钞》于“告语”门下,分诏令(上告下者)、奏议(下告上者)、书牍(同辈相告者)、哀祭(人告于鬼神者)四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