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樨开后,不应误我,好景良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好景良时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拼音: hǎo jǐngliáng shí |
不应误我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拼音: bù yīngwù wǒ |
木樨开后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四十五厚 拼音: mù xīkāihòu |
木樨开后,不应误我,好景良时释义
【好景】色。前蜀魏承班《木兰花》词:“迟迟好景烟花媚,曲渚鸳鸯眠锦翅。”宋柳永《雨霖铃》词:“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对许多好景,触目是断肠诗。”元刘秉忠《寄友人》诗:“好景与时浑易过,可人和月只难圆。”2.好的景况。如:好景不常。
【良时】的时光;吉时。旧题汉苏武《诗》之三:“欢娱在今夕,燕婉及良时。”唐杜甫《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》诗:“新亭有高会,行子得良时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忧婚》:“良时已近,你可收拾起身,我在中堂候你上轿。”汉
【不应】1.不响应;不应和。《墨子·旗帜》:“当应鼓而不应,不当应而应鼓,主者斩。”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彼将听唱而应,视仪而动……不应不动,则上下无以相有也。”2.不回答;不答应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孟子去齐,宿於昼,有欲为王留行者,坐而言,不应,隐几而卧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儘夫人问当,夫人説话,不应一句。”清王韬《淞隐漫录·陈霞仙》:“女力劝之纳簉室,生终不应,曰:‘百岁欢娱,能有几何,岂可使他人间之哉!’”3.不符合;不应验。《韩非子·存韩》:“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,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,
【误我】。我,用同“譌”。唐刘知几《史通·疑古》:“原其推戈反噬,事由误我。”一本作“误譌”。
【木樨】同“木犀”。1.指木犀花。宋朱敦儒《菩萨蛮》词:“新窨木樨沉,香迟斗帐深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七回:“黛玉道:‘好像木樨香。’探春笑道:‘林姐姐终不脱南边人的话。这大九月里的,哪里还有桂花呢?’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五七:“问我清游何日最?木樨风外等秋潮。”2.指食物烹调中加鸡蛋者。清梁恭辰《北东园笔录·讳不知》:“尝闻有一南客不食鸡卵,初至北地早尖,下舆入店,呼店伙甚急,其状似甚飢,开口便问:‘有好菜乎?’答曰:‘有木樨肉。’”漢
【开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苦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哀切,音侅。《說文》張也。《廣韻》解也。《韻會》啟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闢也。又《五音集韻》通也。《易·乾卦疏》亨通也。會合萬物,令使開通而爲亨也。又發也。《禮·學記》故君子之敎喻也。開而勿達。《註》開謂發頭角。《疏》但爲學者,開發大義頭角而已。又釋也。《易·乾坤卦文言疏》諸卦及爻,皆從乾坤而出,故特作文言,以開釋之。《書·多方》殄戮多罪,亦克用勸,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又《韻會》條也。又始也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《註》開、發,皆始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曩者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