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烟迷草色,宿雨壮溪声

暮烟迷草色,宿雨壮溪声

诗句读音
暮烟迷草色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入二十四職
拼音: mù yānmí3sè
宿雨壮溪声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sù yǔzhuàngxī shēng

暮烟迷草色,宿雨壮溪声释义

【暮烟】亦作“墓烟”。傍晚的烟霭。南朝梁何逊《慈姥矶》诗:“暮烟起遥岸,斜日照安流。”唐王昌龄《留别郭八》诗:“长亭驻马未能前,井邑苍茫含暮烟。”前蜀韦庄《夜景》诗:“谁家一笛吹残暑,何处双砧擣暮烟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坎坷记愁》:“至靖,暮烟四合矣。”见“暮烟”。

【迷】《唐韻》莫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緜披切《正韻》綿兮切,音麛。《說文》惑也。《易·坤卦》先迷後得。《書·舜典》烈風雷雨弗迷。《詩·小雅》俾民不迷。

【色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所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殺測切,音嗇。《說文》顏氣也。人之憂喜,皆著於顏,故謂色爲顏氣。《禮·玉藻》色容莊。《汲冢周書》喜色油然以出,怒色厲然以侮,欲色嫗然以愉,懼色薄然以下,憂悲之色瞿然以靜。《後漢·嚴光傳》帝思其賢,乃令以物色訪之。《註》以形貌求之也。又采色。《書·臯陶謨》以五采彰施于五色。《註》五色,靑黃赤白黑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又色慾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內作色荒。《傳》色,女色。《禮·坊記》諸侯不下漁色,故君子遠色,以爲民紀。又物景亦曰色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車馬有行色

【宿雨】1.夜雨;经夜的雨水。隋江总《诒孔中丞奂》诗:“初晴原野开,宿雨润条枚。”明吴本泰《西湖竹枝词》:“宿雨半收晴不稳,恼人最是鵓鳩啼。”刘半农《回声》诗:“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,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。”2.久雨;多日连续下雨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我同述农走到江边一看,是夜宿雨初晴,一轮明月东方升起,照得那浩荡江波,犹如金蛇万道一般。”胡怀深《暮春野行》诗:“宿雨昨宵霽,万木浄如洗。”

【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亮切《正韻》側况切,莊去聲。《說文》大也。又彊也,盛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八月爲壯。《易·卦名》震上乾下,大壯。《禮·曲禮》三十曰壯。《月令》仲冬之月,冰始壯。又《史記·趙后傳》額上有壯髮。《師古曰》俗呼圭頭是也。又《前漢·食貨志》貝有五種,一曰壯貝。又傷也。《郭璞曰》淮南呼壯爲傷。又醫用艾灸,一灼謂之壯。又側羊切,音莊。亦姓。《晉語》趙子問賢人,得壯馳兹。又《伏滔·望濤賦》宏濤於是鬱起,重流於是電驤。起沙渟而迅邁,觸橫門而克壯。 俗从土作壯,省作壮,非。

【溪声】的流水声。唐陈润《宿北乐馆》诗:“庭木萧萧落叶时,溪声雨声听不辨。”宋陆游《登紫翠楼》诗:“水落溪声壮,天寒山色奇。”清赵俞《溪声》诗:“却笑溪声忙底事,奔流偏欲到人间。”叶圣陶《记金华的两个岩洞》:“随着山势,溪流时而宽,时而窄,时而缓,时而急,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