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诗人

“南北朝诗人有哪些,南北朝有哪些诗人?南北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南北朝诗人!”

邢邵简介

邢邵,字子才,小字吉少,河间郑人。

生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(公元四九六年),卒年不详。

(北齐书魏收传云:“收少子才十岁。

”据以推定邵之生年)十岁能属文,雅有才思,日诵万言,一览便记。

有书甚多,不甚譬校,尝谓:“日思误书,更是一适。

少在洛阳,承平无事,与时流专以山水游宴为娱。

文章典丽,既博且速。

他博览群籍,善于为文。

年末二十,动公卿。

常与阳固、裴伯茂等相唱。

每一文初出,京师为之纸贵,传遍远近。

邢邵的文词宏远典丽,独步当时,时温子升为文士之冠,世谓之“温邢。

”魏书以天才艳发后出,及温死,方称“邢魏”。

初仕魏为著作郎,累迁中书侍郎。

尔朱兆为乱,邵避居嵩山。

入北齐为黄门侍郎,国子祭酒。

晚年,博览典籍,无不精通。

邵虽贵,不以才傲物。

尝居一小屋,满置果饵,与宾客共啖内行修谨,亲戚雍穆。

邢邵是北朝的无神论思想家。

邵著有文集三十卷,(《隋书志》作三十一卷。

此从《两唐书志》及《北齐书本传》)行于世。

刘裕简介

宋武帝刘裕(363年4月16日—422年6月26日)字德舆,小名寄奴,汉族,彭城县绥舆里(今江苏铜山)人。

卓越的政治家、改革家、军事家,刘宋开国之君。

于隆安三年,参军起义,对内平定战乱,先后消灭刘毅、卢循、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,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。

对外致力于北伐,消灭桓楚、西蜀、南燕、后秦等国。

执政期间,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,抑制豪强兼并,实施土断,整顿吏治,重用寒门,轻徭薄赋,废除苛法,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。

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,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。

被誉为“南朝第一帝”

谢朓简介

谢朓(464-499)字玄晖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附近)人。

是南朝的世家豪门子弟。

年少时就有文名,早年曾做过南齐豫章王的参军、随王的功曹、文学等职。

后来曾掌管中书。

诏诰,又曾出任宣城太守,所以又称他「谢宣城」。

齐东昏侯永元元年(四九九),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,因为他不肯依附萧遥光而被陷害,卒年三十六。

谢朓和沈约同时,诗也齐名。

号称「永明体」。

梁简文帝曾称赞他们两人的诗为「文章之冠冕,述作之楷模。

」(见《梁书·庾肩吾传》)从谢朓现存的作品看,他的五言诗确实有新的特色,即:寄情山水,不杂玄言。

虽然曾受谢灵运的影响,但内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丽都超过谢灵运。

严羽《沧浪诗话》说:「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。

」这话说得不错。

今天看来,他的诗对唐代诗人是有较大影响的。

谢眺的赋也写得清丽,对后代也有影响。

有《谢宣城集》。

江总简介

江总(519~594)著名南朝陈大臣、文学家。

字总持,祖籍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)。

出身高门,幼聪敏,有文才。

年十八,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,迁尚书殿中郎。

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,官至太常卿。

张缵、王筠、刘之遴,乃一时高才学士,皆对江总雅相推重,与之为忘年友。

侯景之乱后,避难会稽,流寓岭南,至陈文帝天嘉四年(563)才被征召回建康,任中书侍郎。

陈后主时,官至尚书令,故世称“江令”。

任上“总当权宰,不持政务,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”,“由是国政日颓,纲纪不立”(《陈书·江总传》)。

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灭陈,江总入隋为上开府,后放回江南,去世于江都(今江苏扬州)。

范云简介

范云(451-503),字彦龙,南乡舞阴(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)人,初仕齐,为竟陵王府主簿,又历任零陵郡、始兴郡内史。

仕梁,为黄门郎,迁散骑常侍,吏部尚书。

他善于写山水,诗风宛转流利。

颜之推简介

颜之推(531年-约595年),字介,汉族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

中国古代文学家,教育家,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。

颜之推著有《颜氏家训》,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。

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;《北齐书》本传所载《观我生赋》,亦为赋作名篇。

李端简介
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

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

大历五年进士。

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

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

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

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

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

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
徐陵简介

徐陵(507~583)字孝穆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徐摛之子。

南朝梁陈间的诗人,文学家。

早年即以诗文闻名。

八岁能文,十二岁通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。

长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

梁武帝萧衍时期,任东宫学士,常出入禁闼,为当时宫体诗人,与庾信齐名,并称“徐庾”,与北朝郭茂倩并称“乐府双壁。

”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,中书监等职,继续宫体诗创作,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。

至德元年去世,时年七十七,赠镇右将军、特进,其侍中、左光禄、鼓吹、侯如故,谥曰章。

有四子:徐俭,徐份,徐仪,徐僔。

汤惠休简介

汤惠休,南朝宋诗人,字茂远。

生卒年不详。

早年为僧,人称“惠休上人”。

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。

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,官至扬州从事史。

钟嵘《诗品》作“齐惠休上人”,可能卒于南齐初。

汤惠休诗作今存11首,以《怨诗行》最为著名,富于民歌气息。

诗中“悲风荡帷帐,瑶翠坐自伤。

妾心依天末,思与浮云长。

啸歌视秋草,幽叶岂再扬。

暮兰不待岁,离华能几芳”等句,自然真切,颇具情致。

其他诗作亦颇受“吴声”、“西曲”及《白□歌》影响,多写儿女之情。

所以与他同时代的颜延之以为是“委巷中歌谣”;《诗品》斥之为“淫靡”。

其实汤诗笔力虽较纤弱,却无不健康的内容,其诗风华美流畅,在宋齐间颇有影响。

论者多以“休鲍”并称,然而其成就实不足与鲍照相颉颃。

《诗品》载,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“如错采镂金”;谢灵运诗“如芙蓉出水”,“颜终身病之”。

可见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。

从现存作品看,其诗风亦与此论相符。

其诗收入逯钦立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

萧绎简介

萧绎(508-554),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西北)人,梁武帝第七子,后于江陵称帝,是为梁元帝,在位三年,为西魏军所杀。

生平著作甚多,今存《金楼子》辑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