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南北朝诗人有哪些,南北朝有哪些诗人?南北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南北朝诗人!”
江淹(444-505)字文通,济阳考城(今河南省兰考县)人。
年少孤贫,曾仰慕司马相如和梁鸿的为人,不搞章句之学而喜好文章。
历仕宋齐梁三朝,做过镇军参军、郡丞、光禄大夫等官职,封醴陵侯。
江淹早有文名,但到晚年才思减退,时人谓之「才尽」。
江淹诗赋都有较高的成就。
前人说他的诗「善于摹拟」,从他现在所存的诗歌来看,也很善于抒情。
有《江醴陵集》。
王褒(513-576),字子渊,琅邪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县)人。
梁元帝时官至吏部尚书、左仆射。
西魏攻破江陵,梁元帝投降,王褒也降魏而到魏都长安,官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。
到了北周时期,王褒与庾信都曾受到重用,官至少司空,宜州刺史。
王褒博涉史传,早有文名,在北朝与庾信齐名。
现存作品主要是到北朝做官后的诗歌,多写羁旅之情、故国之思,和他在梁时的作品相比较,风格有所改变。
有辑本《王司空集》。
孔稚珪(447~501)南朝齐骈文家。
一作孔珪,字德璋,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
刘宋时,曾任尚书殿中郎。
齐武帝永明年间,任御史中丞。
齐明帝建武初年,上书建议北征。
东昏侯永元元年(499),迁太子詹事。
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。
丘迟(464—508),字希范,吴兴乌程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丘灵鞠之子。
南朝梁文学家。
初仕南齐,官至殿中郎、车骑录事参军。
后投入萧衍幕中,为其所重。
梁天监三年,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。
丘迟诗文传世者不多,所作《与陈伯之书》,使陈伯之拥众八千归降, 其中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”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劝伯之自魏归梁,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。
虞羲,南朝齐梁间诗人。
生卒年不详。
字子阳(李善《文选注》引《虞羲集序》),一说字士光(《南史·江淹任昉传》)。
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市)人。
虞羲的诗以《文选》所录《咏霍将军北伐》最为有名。
这首诗写沙场烽火,如“长城地势险,万里与云平”、“飞狐白日晚,瀚海愁云生。
羽书时断绝,刁斗昼夜惊”,颇有气势。
颜延之(384~456年),字延年,南朝宋文学家。
祖籍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。
曾祖含,右光禄大夫。
祖约,零陵太守。
父显,护军司马。
少孤贫,居陋室,好读书,无所不览,文章之美,冠绝当时,与谢灵运并称“颜谢”。
嗜酒,不护细行,年三十犹未婚娶。
刘义庆(403—444)汉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
字季伯,南北朝文学家。
自幼才华出众,爱好文学,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,聚于门下。
刘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,公元444年(元嘉21年)死于建康(今南京)。
除《世说新语》外,还著有志怪小说《幽明录》。
沈约(441-513)字休文,吴兴武康(今浙江省武康县)人。
祖父沈林子在宋为征虏将军。
父亲沈璞为淮南太守,元嘉末被诛。
沈约年幼孤贫,好学习,博览群书。
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,官至尚书令,封建吕侯。
沈约与谢朓、王融同时,是当时文坛上的主要人物。
他和谢朓等人开创了「永明体」的新体诗歌,比较讲求声韵格律。
他还提出「四声八病」之说,这对于后来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,也影响了诗歌的形式主义的倾向。
他曾著有《四声谱》,今已不存。
现存的著作有《宋书》和辑本《沈隐侯集》。
何逊(?-518?)字仲言,东海郯(今山东省郯城县西)人。
史称八岁就能赋诗,二十岁举秀才。
范云见到他的对策后,大加赏识,和他结为忘年之友。
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,曾对他说:「吾每读卿诗,一日三复,犹不能已。
」何逊曾任尚书水部郎、庐陵王记事等官职。
梁天监年间,与吴均同受武帝信任,但后来又被疏远,不再任用。
何逊的诗写得不多,梁元帝说:「诗多而能者沈约,少而能者谢朓、何逊。
」颜之推说:「何逊诗实为精巧,多形似之言。
」就现存的何逊作品看来,他的诗工于写景抒情,又巧于对仗,音响也很美。
有辑本《何记事集》。
刘勰(约公元465——520),字彦和,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,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、文学批评家。
汉族,生于京口(今镇江),祖籍山东莒县(今山东省莒县)东莞镇大沈庄(大沈刘庄)。
他曾官县令、步兵校尉、宫中通事舍人,颇有清名。
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(北)定林寺。
刘勰虽任多种官职,但其名不以官显,却以文彰,一部《文心雕龙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