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窗数度断韦编,茅塞余心未豁然
| 诗句 | 读音 | 
|---|---|
| 茅塞余心未豁然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máo sèyúxīnwèihuò rán  | 
| 南窗数度断韦编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nán chuāngshù dùduànwéi biān  | 
南窗数度断韦编,茅塞余心未豁然释义
【茅塞】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閒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!”茅塞,谓为茅草所堵塞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》:“睨温泉之峡,当在其南,中亦有峡南下,第茅塞无径,遂随道西北上。”后人用《孟子》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,或愚昧无知;且多作为自谦之词。宋王明清《挥麈馀话》卷二:“仲信寓越之萧寺……时一相过,未尝不剧谈终日,有补于茅塞为多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玄德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‘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拨云雾而覩青天。’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述异》:“吾兄真解人也,小弟胸中茅塞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豁然】1.开悟貌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积年凝滞,豁然雾解。”宋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及其久也,读之益精,而其胸中豁然以明。”清龚自珍《乙丙之际箸议》第十九:“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。”2.开阔貌;开朗貌。唐岑参《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》诗:“絶顶访老僧,豁然登上方。”明张居正《游衡岳记》:“倏见青云霽日,豁然中开。”3.目开貌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母目豁然即开,於此遂愈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乌铩国》:“数百年前,山崖崩圮,中有苾芻,瞑目而坐……乃击犍椎。其声纔振,而此罗汉豁然高视
【南窗】的窗子。因窗多朝南,故亦泛指窗子。晋陶潜《问来使》诗:“我屋南窗下,今生几丛菊。”南朝梁何逊《闺怨》诗:“竹叶响南窗,月光照东壁。”清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妇人悼亡诗》:“风雨南窗思往事,偷生此际独沾膺。”鲁迅《坟·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老先生要整理国故,当然不妨去埋在南窗下读死书。”汉
【数度】《易·节》:“君子以制数度,议德行。”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其明而在数度者,旧法、世传之史尚多有之。”宋曾巩《<礼阁新仪目录>序》:“然而古今之变不同,而俗之便习亦异,则法制数度其久而不能无弊,势固然也。”2.指广长。广,指口径;长,指上下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同》:“凡为乐器,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,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。”郑玄注:“数度,广长也。”3.指天象星宿运转的度数。明唐顺之《季彭山<春秋私考>序》:“至於地里古今之沿革,姓名氏族之派,星历之数度……皆辨析毫釐,务极该实。”4.几次。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妓女·杜
【断】《玉篇》同斷。俗字。(斷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覩緩切,音短。《說文》作。截也。《書·盤庚》乃斷棄汝。《傳》斷,絕也。《詩·商頌》是斷是遷。《疏》於是斬斷之。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管切,音。絕也。《羣經音義》旣絕曰斷。《釋名》斷,段也。分爲異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其利斷金。《疏》其纖利能斷截於金。又《集韻》徒玩切《正韻》杜玩切,音段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丁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玩切,音鍛。決也。《易·繫辭》以斷天下之疑。《疏》決斷天下之疑。又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無
【韦编】用竹简书写,用皮绳编缀称“韦编”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絶。”后以“韦编”借指《易》。唐杨炯《<王勃集>序》:“每览韦编,思弘大《易》。”唐许浑《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》诗:“紫霄峯下絶韦编,旧隐相如结韈前。”自注:“元君旧隐庐山学《易》。”2.泛指古籍。唐周弘亮《除夜书情》诗:“还伤知候客,花景对韦编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慈训》:“今汝萤火曾亲,蠹书堪读,可将玉管,从事韦编。”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始点漆於韦编,继操刀於简版。”参见“韦编三絶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