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冠岌岌操南音,此意此心千万古

南冠岌岌操南音,此意此心千万古

诗句读音
此意此心千万古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十姥
拼音: cǐyìxīnqiān wàn3
南冠岌岌操南音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nán guānjí jícāonán yīn

南冠岌岌操南音,此意此心千万古释义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意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記切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。志之發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,爲情所意念謂之意。《禮運》非意之也。《註》意,心所無慮也。《疏》謂於無形之處,用心思慮也。無慮,卽慮無也。又與抑通。《徐鍇曰》見之於外曰意。意,猶抑也。舍其言,欲出而抑之。《大戴禮》武王問黃帝,顓頊之道存乎,意亦忽不可得見歟。意猶抑。《論語》抑與之歟。《漢石經》作意,抑猶意,古通用也。又《轉注古音》於宜切,音醫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意嗚猝嗟。又叶乙力切,音億。《秦之罘刻石文》大矣哉。宇縣之中,承順聖意。羣臣頌功,請刻於石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

【千万】1.形容数目极多。《商君书·定分》:“夫不待法令绳墨,而无不正者,千万之一也。”汉王粲《从军诗》之四:“连舫踰万艘,带甲千万人。”唐韩愈《秋怀诗》之三:“归还閲书史,文字浩千万。”宋梅尧臣《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》诗:“当时迎长卿,书史传未悉;车驰及襁负,千万今可詰。”2.比喻极其纷繁。三国魏曹丕《折杨柳行》:“追念往古事,憒憒千万端。”3.犹非常,十分。五代齐己《谢人惠竹蝇拂》诗:“挥谈一无取,千万愧生公。”元姚燧《凭阑人·寄征衣》散曲:“欲寄君衣君不还,不寄君衣君又寒,寄与不寄间,妾身千万难。”4.谓差别
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
【南冠】时楚人之冠。后泛指南方人之冠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晋侯观於军府,见钟仪,问之曰:‘南冠而縶者,谁也?’有司对曰:‘郑人所献楚囚也。’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陈灵公与孔寧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。”韦昭注:“南冠,楚冠也。”柳亚子《题曼殊·<说部>》诗:“乌騅不逝山难拔,却戴南冠作楚囚。”宋周密《志雅堂杂钞·人事》:“陈石泉自北归,有北人陈参政者饯之《木兰花慢》云:‘归人犹未老,喜依旧著南冠。’”2.借指囚犯。用钟仪事。唐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:“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侵。”宋文天祥《真州杂赋》诗:“十二男儿夜出关,

【岌岌】1.高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高余冠之岌岌兮,长余佩之陆离。”王逸注:“岌岌,高貌。”唐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途经华山》:“攒峯势岌岌,翊輦气雄雄。”明李东阳《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》诗:“诗成画去两无聊,空对西山高岌岌。”2.危急貌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天下殆哉岌岌乎?”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弥弥其失,岌岌其国。”颜师古注:“岌岌,危动貌。”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秦拙取楚》:“三晋亡,齐盖岌岌矣。”陈毅《过太行山书怀》诗:“可怜敌与伪,泥足危岌岌。”3.急速貌。《文选·潘岳<笙赋>》:“汎淫汜艳,霅燁岌岌。”李周翰注

【操】《唐韻》七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刀切,草平聲。《說文》把持也。《禮·曲禮》謀於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《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》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勇猛能操切百姓者。《註》操,持也。切,刻也。又姓。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,江西浮梁人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到切,音糙。所守也,持念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湯客田甲有賢操。《註》所執持之志行也。《後漢·趙熹傳》熹少有節操。又風調曰操。《南史·袁粲傳》淸整有風操。又琴曲也。《後漢·曹褒傳》樂詩曲操,以俟君子。《註》《劉向·別錄》曰:君子因雅

【南音】1.南方的音乐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使与之琴,操南音。”杜预注:“南音,楚声。”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“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,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,女乃作歌,歌曰:‘候人兮猗。’实始作为南音。”高诱注:“南方国风之音。”唐刘禹锡《采菱行》:“一曲南音此地闻,长安北望三千里。”明胡侍《真珠船·南北音》:“若南音则《孺子》、《接舆》、《越人》、《紫玉》、吴歈楚艷,以及今之戏文皆是。然《三百篇》无南音,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皆北方也。”郑泽《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》:“惧兹南音寂,时作天籟鸣。”2.指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