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国馀寒有素期,年年隆腊吸浮澌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年年隆腊吸浮澌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去五寘 拼音: nián nián2là|xīxīfúsī |
南国馀寒有素期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上平七之 拼音: nán guóhányǒu sùqī|jī |
南国馀寒有素期,年年隆腊吸浮澌释义
【年年】每年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成帝时,中宫亦年年拜陵,议者以为非礼。”元陆仁《题金陵》诗:“忘情只有龙河柳,烟雨年年换旧条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卜算子·咏柳》词:“娇輭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?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。”刘半农《大风》诗:“呼啦!呼啦!好大的风,你年年是这样的刮,也有些疲倦么?”
【隆】《唐韻》力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良中切,音癃。《說文》豐大也。又《玉篇》中央高也。《爾雅·釋山》宛中隆。《疏》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。又《戰國策》雖隆薛之城到於天,猶之無益也。又與窿通。《正韻》穹窿,天勢。本作隆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穹隆雲橈。又《玉篇》盛也。《禮·檀弓》道隆則從而隆,道汙則從而汙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文王攺制,爰周郅隆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迫隆冬至。《註》隆冬,猶言盛冬也。又《禮·祭義》頒禽隆諸長者。《註》隆,猶多也。又《荀子·致士篇》君者,國之隆也。《註》隆,猶尊也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方隆
【吸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許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迄及切,音翕。《說文》內息也。从口及聲。《玉篇》吸,引也。《正字通》氣出爲吹,氣入爲息。《楚辭·九章》吸湛露之浮涼。又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瀏莅芔吸。《註》皆林木鼔動之聲。又人名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令將軍王吸屯武關。又《田橫傳》使灌嬰破殺齊將田吸于千乗。又《廣韻》同翕。《玉篇》引《詩·小雅》:載吸其舌。按今《詩》作翕。箋,猶引也。又吸吸。《劉向·九歎》雲吸吸以湫戾。又《六書故》俗謂飮曰吸。
【浮】《唐韻》縛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房尤切《正韻》房鳩切,音罘。《說文》氾也。《論語》乗桴浮於海。又順流曰浮。《書·禹貢》浮于濟漯。又濟涉腰瓠曰浮。《淮南子·釋山訓》百人抗浮。《註》浮,瓠也。又溢也,過也。《禮·坊記》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,寧使人浮于食。又先時曰浮。《書·盤庚》鮮以不浮于天時。又輕也。《楚語》疏其穢而鎭其浮。又浮浮,氣烝貌。《詩·大雅》烝之浮浮。又雨雪盛貌。《詩·小雅》雨雪浮浮。又衆彊貌《詩·大雅》江漢浮浮。又浮沉,無定之意。《詩·小雅》載沉載浮。又《小爾雅》浮,罰也。謂罰爵也。《禮·投壷》無偝
【澌】《唐韻》息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相支切《正韻》相咨切,音斯。《說文》水索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澌,盡也。又《集韻》山宜切,音釃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西。與嘶同。本作。《說文》散聲也。《徐曰》若今謂馬鳴爲嘶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斯義切《正韻》息漬切,音賜。亦水索也。 與凘別。凘爲流冰之凘,俗誤作澌。漢典考證:〔與凘別。凘爲流水之凘,俗誤作澌。〕 謹按說文凘流冰也流水改流冰。 考證:〔與凘別。凘爲流水之凘,俗誤作澌。〕 謹按說文凘流冰也流水改流冰。
【南国】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。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滔滔江汉,南国之纪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宣王既丧南国之师,乃料民於太原。”韦昭注:“南国,江汉之间也。”2.泛指我国南方。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”王逸注:“南国,谓江南也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杂诗》之五:“南国有佳人,容华若桃李。”南唐李煜《望江南》词:“閒梦远,南国正芳春。”《檮杌闲评》第三十回:“只见南国猩唇烧豹,北来熊掌驼蹄。”巴金《随想录·关于丽尼同志》:“小车飞驰着,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,一切是那么明亮,那么茂盛!”3.指南方国家。《南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【有素】具有,原有。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以气为主,气之清浊有体,不可力强而致……至於引气不齐,巧拙有素,虽在父兄,不能移子弟。”《文选·卢谌<赠崔温>诗》:“古人非所希,短弱自有素。何以敷斯辞,惟以二子故。”李善注:“郑玄《礼记》注曰:‘素,犹故也。’”2.由来已久。三国魏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,威名不可一朝而立,皆为之有渐,建之有素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宝元二年》:“闻去年十二月元昊反,变起仓卒,众皆谓之忽然,臣则知其有素。”陶曾佑《中国文学之概观》:“吾縈怀有素,癖嗜良殷,用贡巵言,
【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,音其。《說文》會也。《易·歸妹》歸妹愆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耄期倦于勤。《禮·曲禮》百年曰期頤。《註》期,猶要也。又《書·大禹謨》期于予治。《傳》期,當也,當于治體。又《前漢·路溫舒傳》刻木爲吏,期不對。《註》期,必也。又《莊子·庚桑楚》志乎期費。《註》期,卒也。費,耗也。又《莊子·寓言篇》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《註》期,待也。又《玉篇》時也,契約也。《廣韻》信也,限也。又《爾雅·釋宮》八達謂之崇期。《註》四道交出。又口吃。《史記·周昌傳》臣期期知其不可。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