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内起居不遑安,西宫晨夕无聊赖

南内起居不遑安,西宫晨夕无聊赖

诗句读音
西宫晨夕无聊赖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xī gōngchén xīwú liáo lài
南内起居不遑安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
拼音: nán|nā4|4qǐ jūbù|fǒu2ān

南内起居不遑安,西宫晨夕无聊赖释义

【西宫】1.位于西方的宫室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故有东宫、有西宫、有南宫、有北宫,异居而同财,有餘则归之宗,不足则资之宗。”2.离宫,别宫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年》:“五月乙巳西宫灾。”杜预注:“西宫,公别宫也。”清钮琇《觚賸续编·芙蓉阁》:“时世宗斋居西宫,建设醮坛,勅大臣製青词一联,悬於坛门。”一说小寝内室,帝王妾媵所居。《公羊传·僖公二十年》:“西宫者何?小寝也。”何休注:“西宫者,小寝内室,楚女所居也。礼,诸侯娶三国女……夫人居中宫,少在前;右媵居西宫,左媵居东宫,少在后。”唐王昌龄《西宫春怨》诗:“西宫夜静百

【晨夕】犹朝夕。旦与暮。天天;时时。晋陶潜《移居》诗之一:“昔欲居南村,非为卜其宅,闻多素心人,乐与数晨夕。”逯钦立校注:“数晨夕,算过了几朝几夕,言过日子。”《宋书·自序》:“入为通直郎,时上多行幸,还或侵夜,邵启事陈论即为简出。前后密陈政要,上皆纳用之,深相宠待,晨夕兼侍。”宋苏舜钦《迁居》诗:“仰首羡日月,晨夕苦奔趋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六:“在北京城里,不能晨夕与湖山相对。”

【无聊赖】无依。汉焦赣《易林·涣之比》:“行触天罡,马死车伤。身无聊赖,困穷乞粮。”《晋书·慕容德载记》:“太上皇帝蒙尘於外,征东、征西乱兵所害。惟朕一身,独无聊赖。”2.郁闷;精神空虚。宋朱淑真《寓怀》诗之一:“孤窗镇日无聊赖,编辑诗词改抺看。”明吴承恩《点绛唇》词:“拜月亭前,年年欠下相思债。好无聊赖,斜倚阑干待。”柔石《二月》一:“老人惊骇地复问。老妇继续答,她开始是无聊赖的,以后却起劲地说下去了。”

【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《徐曰》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又樂名。《詩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周南召南,亦樂名。又姓。《韻會》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·律志》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又雙南,金也。《范仲淹金在鎔賦》英華旣發,雙南之價彌高。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又《翻譯名義》合掌作禮

【内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對切,餒去聲。《說文》入也,从冂入,自外而入也。《玉篇》裏也。《增韻》中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。又《前漢·鼂錯傳》先爲築室家,有一堂二內。《註》二房也。《韻會》房室曰內,天子宮禁曰內。漢制,天子內中曰行,內猶禁中也。唐有三內,皇城在長安西北隅,曰西內。東內曰大明宮,在西內之東。南內曰興慶宮,在東內之南。又五內,五中也。《魏志·王浚傳註》聞命驚愕,五內失守。又職內,官名。《周禮·天官註》職內,主人也。若今之泉所入,謂之少內。又河內,地名。《周禮·夏官

【起居】;行动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虽危,起居竟信其志,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。”郑玄注:“起居,犹举事动作。”唐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起居无时,惟适之安。”明冯梦龙《楚江情·不将献谗》:“凡百事要来报取,报知,吾当饶汝,若还不报时,鞭笞受楚,仔细隄防相公起居。”2.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。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臣愿且得留国邸,旦夕奉问起居。”宋叶适《戴少望书》:“日来伏惟起居佳胜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局诈》:“使家人往邀王,王欣然来。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。”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一部第三章:“男女在一块起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遑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光切,音黃。《玉篇》暇也。《詩·召南》莫敢或遑。又《小雅》不遑啓處。又急也。《書·無逸》不遑暇食。《註》遑在心,暇在事。事宂曰不暇,心勤曰不遑。又與皇通。《書·無逸》無皇曰:今日耽樂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社稷之不皇。《註》皇,暇也。

【安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寒切,案平聲。《說文》靜也,从女,在宀下。《廣韻》徐也,止也。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註》安安,自然性之也。《益稷》安汝止。《註》謂止於至善也。又寧也,定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在知人,在安民。《齊語》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又危之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置之安處則安,置之危處則危。又佚樂也。《禮·表記》君子莊敬日强,安肆日偸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懷與安實敗名。又《諡法》和好不爭曰安。又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吾將安仰。《楚辭·天問》九天之際,安放安屬。又與焉同。《正字通》安之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