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

朝代:宋朝 | 作者:苏轼 | 诗词类型: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原文

【南乡子】
晚景落琼杯,
照眼云山翠作堆。
认得岷峨春雪浪,
初来,
万顷蒲萄涨渌醅。
春雨暗阳台,
乱洒歌楼湿粉腮。
一阵东风来卷地,
吹回,
落照江天一半开。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注释版

晚景落琼杯,照眼云山翠作堆。认得岷(mín)(é)春雪浪,初来,万顷蒲萄涨渌醅(pēi)
晚景:指夕阳之景。景,日光。琼杯:玉杯。照眼:耀眼。翠作堆:形容绿色之盛。岷峨: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,峨眉山傍其南。而眉山距峨眉甚近,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。渌醅:美酒。蒲萄:即葡萄。此处与“渌醅”均喻江水澄澈碧绿。

春雨暗阳台,乱洒歌楼湿粉腮(sāi)。一阵东风来卷地,吹回,落照江天一半开。
阳台:地名,传说在四川巫山。粉腮:歌女的香腮。吹回:指风吹雨散。落照:落日之光。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译文版

晚景落琼杯,照眼云山翠作堆。认得岷峨春雪浪,初来,万顷蒲萄涨渌醅。
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,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。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。初次看来,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。

春雨暗阳台,乱洒歌楼湿粉腮。一阵东风来卷地,吹回,落照江天一半开。
阳台山上春雨忽至,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。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,吹散了云雨,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,染红了半边天。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拼音版

【nán xiāng zǐ 】

【南乡子】

wǎn jǐng luò qióng bēi ,

晚景落琼杯,

zhào yǎn yún shān cuì zuò duī 。

照眼云山翠作堆。

rèn dé mín é chūn xuě làng ,

认得岷峨春雪浪,

chū lái ,

初来,

wàn qǐng pú táo zhǎng lù pēi 。

万顷蒲萄涨渌醅。

chūn yǔ àn yáng tái ,

春雨暗阳台,

luàn sǎ gē lóu shī fěn sāi 。

乱洒歌楼湿粉腮。

yī zhèn dōng fēng lái juàn dì ,

一阵东风来卷地,

chuī huí ,

吹回,

luò zhào jiāng tiān yī bàn kāi 。

落照江天一半开。


南乡子(晚景落琼杯)作者苏轼简介

苏轼(1037─1101)宋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。祖父苏序是诗人,父苏洵长于策论,母程氏亲授以书。嘉祐二年(1057)参加礼部考试,中第二名。仁宗殿试时,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。因母丧回蜀。嘉祐六年(1061)经欧阳修推荐,应中制科第三等,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。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。熙宁二年(1069)还朝任职,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。他强… 苏轼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