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州彩旗留,北阙丹诏催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南州彩旗留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nán zhōucǎi qíliú |
北阙丹诏催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五灰 拼音: běi quèdān zhàocuī |
南州彩旗留,北阙丹诏催释义
【南州】地区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嘉南州之炎德兮,丽桂树之冬荣。”姜亮夫校注:“南州犹南土也,此当指楚以南之地言。”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南州人征市日,闻祜丧,莫不号慟。”清吴伟业《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》诗之四:“南州师友江天笛,北固知交午夜砧。”叶叶《庚戌纪事》诗之十三:“二月南州春已深,红绵花下午沉沉。”2.指豫章郡。《后汉书·徐稺传》:“徐稺字孺子,豫章南昌人也……及林宗有母忧,稺往弔之,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。众怪,不知其故。林宗曰:‘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。’”元张养浩《咏史诗·朱震》:“如何当日陈蕃榻
【彩旗】1.彩色的旗子。古用作仪仗。唐李商隐《行次西郊作一百韵》:“彩旗转初旭,玉座当祥烟。”《清会典图·舆卫·彩旗》:“皇贵妃仪仗彩旗,云缎,硃红、黑二色,俱斜幅,不绣。餘如凤旗之制。”2.现用于会场布置以及游行、庆祝等活动。
【北阙】1.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。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萧何治未央宫,立东闕、北闕、前殿、武库、太仓。”颜师古注:“未央宫虽南嚮,而上书、奏事、謁见之徒皆诣北闕。”2.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。汉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男儿生以不成名,死则葬蛮夷中,谁復能屈身稽顙,还向北闕,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?”唐李白《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》诗:“北闕青云不可期,东山白首还归去。”宋陆游《西郊》诗:“七十辞北闕,五亩寄西郊。”康有为《星海自京还》诗:“伏陈北闕有封事,醉卧西风賸酒楼。”
【丹诏】帝王的诏书。以朱笔书写,故称。唐韩翃《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》诗:“身著紫衣趋闕下,口衔丹詔出关东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·李旺回话》:“我如今去朝廷上表,奏蔡氏一门孝道,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生承命,四体惊悚,若奉丹詔。”
【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回切,音崔。促也,迫也。 本作趣,古有趣無催,催促皆後人所增。催趣同聲,實一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