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兄蕴遐心,嘉遁性所便

内兄蕴遐心,嘉遁性所便

诗句读音
嘉遁性所便平仄:平 仄 仄 仄 仄
韵脚:下平二仙
拼音: jiā dùnxìngsuǒbiàn|pián
内兄蕴遐心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nèi xiōngyùnxiáxīn

内兄蕴遐心,嘉遁性所便释义

【嘉遁】嘉遯”。汉

【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息正切,音姓。《中庸》天命之謂性。《註》性是賦命自然。《孝經·說曰》性者,生之質也。若木性則仁,金性則義,火性則禮,水性則知,土性則信。又《通論》性者,生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杜子春讀生爲性。《賈疏》性亦訓生,義旣不殊,故後鄭不破之也。又《貉隸註》不生乳。劉音色敬切。又無爲而安行,曰性之。《孟子》堯舜性之也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新佞切,音胜。心悸也。 《淳曰》性字从生从心,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

【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阻切,數上聲。《說文》伐木聲也。从斤,戶聲。又處所。《詩·鄭風》獻于公所。又《商頌》及爾斯所。又《漢制》車駕所在曰行在所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故所在曰行在所。又《關西方言》致力于一事爲所。所謂絕利一源也。《書·無逸》君子所其無逸。又《召誥》王敬作所。又語辭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。又誓辭。《論語》予所否者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所不與舅氏同心者。又指物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其高可隱也。《註》謂高四尺所。《前漢·疏廣傳》問金餘尙有幾所。《註》幾所,猶幾許也。《

【便】《廣韻》婢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毗面切,音卞。順也,利也,宜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汝所謂便者,不便之便也。所謂仁義者,大便之便也。《前漢·趙充國傳》留屯田十二便。又習也。《禮·表記》唯欲行之浮于名也。故自謂便人。《註》亦言其謙也。辟仁聖之名,云自便習於此事之人耳。又安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便殿火。《註》凡言便殿,便宮,便坐者,所以就便安也。又卽也,輒也。《莊子·達生篇》若乃夫沒人,則未嘗見舟。而便操之也。又溲也。《前漢·張安世傳》郞有醉便殿上者,安世曰:何知非反水漿耶。又《集韻》毗連切《正韻》蒲眠切,音

【内兄】妻子的哥哥。《晋书·阮瞻传》:“内兄潘岳每令鼓琴,终日达夜无忤色。”唐韦应物《送郑端公弟移院常州》诗:“时瞻宪臣重,礼为内兄全。”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复园嘉会图》:“把卷者为陆位昭,坐於其后者为内兄申尚虔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我这位内兄,好人,一百二十分的好人。”

【蕴】《唐韻》於粉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委粉切,音縕。《玉篇》積也,聚也,蓄也。《詩·大雅》蘊隆蟲蟲。又《檜風》我心蘊結。又《左傳·隱三年》蘋蘩、薀藻之菜。《韻會》云:應作蘊。《註》蘊藻,聚藻,此草好聚生也。又聚草以火曰蘊。《韓詩外傳》里母朿蘊,請火于去婦之家。《前漢·召信臣傳》蘊火。又《類篇》於問切,音慍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與怨通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富有天下而無怨財。《註》怨同蘊。又與宛通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使民夏不宛暍。《註》宛讀爲蘊。又與縕通。《易·繫辭》乾坤其易之縕耶。又《羣經音辨》紆云切,音氳。蘊淪,波也。《爾

【遐】《唐韻》胡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加切,音霞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書·太甲》若陟遐必自邇。《楚辭·遠遊》氾容與而遐舉兮。又與何通。《詩·小雅》遐不謂矣。又《大雅》遐不作人。又叶寒歌切,音何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閑居隘巷,室邇心遐。富仁寵義,職競弗羅。又叶洪孤切,音胡。《揚子·太經》缺船跋車,其害不遐。漢典考證:〔《楚辭·九章》氾容與而遐舉兮。〕 謹照原書九章改遠遊。 考證:〔《楚辭·九章》氾容與而遐舉兮。〕 謹照原書九章改遠遊。

【心】《唐韻》息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林切。《說文》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說以爲火藏。《徐曰》心爲大火,然則心屬火也。《玉篇》《廣韻》訓火藏。又《荀子·解蔽篇》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《禮·大學疏》總包萬慮謂之心。又《釋名》心,纖也。所識纖微無不貫也。又本也。《易·復卦》復其見天地之心乎。《註》天地以本爲心者也。《正義曰》言天地寂然不動,是以本爲心者也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《註》得氣之本也。《孔疏》得氣之本,故巡四時,柯葉無凋攺也,心謂本也。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《詩序》情動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