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言知勉正,时事迄多难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时事迄多难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shí shìqìduō nàn |
内言知勉正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nèi yánzhī|zhì3zhèng|zhēng |
内言知勉正,时事迄多难释义
【时事】1.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。多指农时农事而言。《周礼·地官·遂师》:“﹝遂师﹞巡其稼穡,而移用其民,以救其时事。”郑玄注:“四时耕耨,歛艾芟地之宜,晚早不同,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。”《管子·权修》:“末产不禁,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论百工,审时事,辨功苦,尚完利,便备用……工师之事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时事不共,是谓大凶。”2.指诸侯、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晋士起将归时事於宰旅。”杜预注:“时事,四时贡职。”3.泛指贡品。宋苏轼《谢大使土物启》:“归时事於
【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許訖切《等韻》呼訖切,音汔。《說文》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以迄于今。又《周頌》迄用有成。又竟也。《後漢·孔融傳》才疏意廣,迄無成功。又與訖通。《書·禹貢》聲敎訖于四海。
【多难】众多难成之事;很多困难。《诗·周颂·访落》:“维予小子,未堪家多难。”郑玄笺:“多,众也。我小子耳,未任统理国家众难成之事……难成之事,谓诸政有业未平者。”《老子》:“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”犹多故;多患难。《诗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。”郑玄笺:“我又会於辛苦,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晋有三不殆,其何敌之有?国险而多马,齐楚多难。”杜预注:“多篡弑之难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吾君老矣,子少,国家多难。”孔颖达疏:“国家多有危难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刘繇传》“繇长子基,字敬舆,年
【内言】在闺房所说的话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外言不入於梱,内言不出於梱。”清赵翼《悼亡》诗:“内言出梱先申警,侧室生儿信抚摩。”2.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。对“外言”而言。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,内言发洪音,外言发细音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上》:“襄嚵侯建”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:“音内言嚵菟。”又“猇节侯起”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:“猇音内言鴞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而古语与今殊别,其閒轻重清浊犹未可晓,加以‘内言’‘外言’‘急言’‘徐言’‘读若’之类,益使人疑。”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谟曰:“所谓内外者,盖指韵之洪细
【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珍離切《正韻》珍而切,智平聲。《說文》詞也。从口从矢。《徐曰》知理之速,如矢之疾也。又《玉篇》識也,覺也。《增韻》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百姓日用而不知。《書·臯陶謨》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又漢有見知法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,作見知法。《註》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。又相交曰知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公孫明知叔孫于齊。《註》相親知也。又《昭二十八年》魏子曰:昔叔向適鄭,鬷蔑一言而善,執手遂如故知。《楚辭·九歌》樂莫樂兮新相知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匹也。《詩·檜風》樂子之無知。《
【勉】《唐韻》亡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美辨切,音免。《說文》强也。从力,免聲。《廣韻》勖也,勸也。《增韻》勤也。《禮·表記》使民有所勸勉,愧恥以行其言。又通作免。《前漢·薛宣傳》宣因移書勞免之。又《谷永傳》閔免遁樂。《註》師古曰:閔免,猶黽勉也。
【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盛切,音政。《說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《註》守一以止也。《新書·道術篇》方直不曲謂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剛健中正。《公羊傳·隱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備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書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正,長也。《郭註》謂官長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註》五正,五官之長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禮·王制》史以獄成告於正。《鄭註》正,於周鄕師之屬,今漢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載也。《周禮·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