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赋传幽思,清言尽至公

能赋传幽思,清言尽至公

诗句读音
清言尽至公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qīng yánjìn|jǐnzhì gōng
能赋传幽思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néng|nàifùchuán|zhuànyōu sī

能赋传幽思,清言尽至公释义

【清言】1.高雅的言论。晋陶潜《咏二疏》:“问金终寄心,清言晓未悟。”唐章八元《酬刘员外月下见寄》诗:“独謡闻丽曲,缓步接清言。”王闿运《罗季子诔》:“甲寅之秋,常接谈燕,清言相酬,如对琼树。”2.指魏晋时期何晏、王衍等崇尚《老》《庄》,摈弃世务,竞谈玄理的风气。晋陶潜《扇上画赞》:“郑叟不合,垂钓川湄,交酌林下,清言究微。”《晋书·郭象传》:“﹝郭象﹞少有才理,好《老》《庄》,能清言。”清姚鼐《<庄子章义>序》:“余观之,特正始以来,所谓清言耳!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小品文的危机》:“晋朝的清言,早和它的朝代一同
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
【至公】正;极公正。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风雨至公而无私,所行无常乡。”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汤立为天子,夏民大説,如得慈亲,朝不易位,农不去畴,商不变肆,亲郼如夏,此之谓至公。”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秉至公以服天下,大略也。”2.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。谓其大公无私。唐刘虚白《献主文》诗:“不知岁月能多少,又著麻衣待至公。”宋欧阳修《与吴正献公书》:“某向以孤危之迹,当羣论汹涌之时,犹赖至公遏以清议,保全至此,恩德可量。”

【能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奴登切,音儜。《說文》熊屬,足似鹿。能獸堅中,故稱。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。《徐曰》堅中,骨節實也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增韻》勝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順習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遠能邇。又《廣韻》奴來切《正韻》囊來切,音。三足龞。《爾雅·釋魚》龞三足,能。《註》山海經,從山多三足龞,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。又與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魁下六星,兩兩相比,名曰三能。《註》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帶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壽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與耐通。《前

【传】《廣韻》直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重緣切,音椽。轉也。《左傳·莊九年》公喪戎路,傳乗而歸。《註》戎路,兵車。傳乗,乗他車。《釋文》傳,直專反。又丁戀反。又《正韻》授也,續也,布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訓方氏》誦四方之傳道。《註》傳說往古之事也。讀平聲。又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註》倦勤,傳家事于子也。又《禮·內則》父母,舅姑之衣衾,簟席枕几不傳。《註》移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株戀切,專去聲。傳舍。《釋名》傳,轉也。人所止息,去者復來。轉,相傳無常主也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註》高陽傳舍。又《說文》遽也

【幽思】1.深思;沉思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。”汉王充《论衡·知实》:“心怀望沮,退而幽思。”2.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。南朝梁锺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资生知之上才,体沉鬱之幽思。”宋司马光《和子骏秋意》:“彩笔动高兴,瑶徽发幽思。”郭沫若《落叶·第四十信》:“启发了我多少幽思,沸涌了我多少眼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