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光如水尽东流,风物看看又到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年光如水尽东流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nián guāngrúshuǐjìn|jǐndōng liú |
风物看看又到秋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八尤 拼音: fēng wùkàn kànyòudàoqiū |
年光如水尽东流,风物看看又到秋释义
【年光】1.年华;岁月。南朝陈徐陵《答李颙之书》:“年光遒尽,触目崩心,扶心含毫,诸不申具。”宋陈允平《永遇乐》词:“蔷薇旧约,樽前一笑,等闲辜负年光。”清江昱《齐天乐》词:“年光迅羽,怕游倦相如,后期难许。”冰心《庄鸿的姊姊》:“从前的快乐光阴,现在追想起来,恨不得使他‘年光倒流’了。”2.春光。唐王绩《春桂问答》诗之一:“年光随处满,何事独无花?”唐李观《御沟新柳》诗:“御沟迴广陌,芳柳对行人。翠色枝枝满,年光树树新。”明周履靖《锦笺记·游杭》:“水緑沙平一带春,雪晴风暖不生尘。年光到处皆堪赏,能解閒行有几人
【水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式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數軌切,稅上聲。《說文》準也。北方之行,象衆水流,中有微陽之氣也。《徐鉉曰》衆屈爲水,至柔,能攻堅,故一其內也。《釋名》水,準也,準平物也。《白虎通》水位在北方。北方者,隂氣,在黃泉之下,任養萬物。水之爲言濡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一曰水。《又》水曰潤下。《正義曰》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。五行之體,水最微,爲一。火漸著,爲二。木形實,爲三。金體固,爲四。土質大,爲五。《易·乾卦》水流濕。《說卦》坎爲水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水者,地之血氣,如筋脉之通流者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積隂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【东流】流向东方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性犹湍水也,决诸东方则东流,决诸西方则西流。”唐杜甫《别赞上人》诗:“百川日东流,客去亦不息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晓风飘薄已堪愁,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。”2.东去的流水。亦比喻事物消逝,不可复返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故海不辞东流,大之至也。”唐李白《金陵歌送别范宣》:“四十餘帝三百秋,功名事跡随东流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惊讹》:“谁道暂离,竟为永别,万里游魂惊夜月,百年宠爱付东流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我便一时死了,得他们如
【风物】景物。晋陶潜《游斜川》诗序:“天气澄和,风物闲美。”宋张昇《离亭燕》词:“一带江山如画,风物向秋瀟洒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四:“我素喜北方风物,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。”2.风俗物产。宋梅尧臣《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》诗:“应见言风物,於今有贡虵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一:“想起江南的风物,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。”郭沫若《孔雀胆》附录《<孔雀胆>资料汇辑》:“不仅为我把梁王妃的名字,把通济桥的废址,通同考查了出来,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,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。”3.特指风俗,习俗。《明史
【看看】估量时间之词。有渐渐、眼看着、转瞬间等意思。唐刘禹锡《酬杨侍郎凭见寄》诗:“看看瓜时欲到,故侯也好归来。”宋王安石《马上》诗:“年光如水尽东流,风物看看又到秋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﹝洪太尉﹞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,三二里多路,看看脚酸腿软,正走不动,口里不説,肚里踌躇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看看三个年头,王冕已是十岁了。”郭沫若《恢复·金钱的魔力》:“它已经吃遍了全世界的穷人,我的一家看看也快要被它吃掉。”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【秋】〔古文〕龝《唐韻》七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雌由切《正韻》此由切,音鰌。金行之時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註》氣白而收藏也。《釋名》秋,就也,言萬物就成也。又繒也,繒迫品物使時成也。又《說文》禾穀熟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麥秋至。《澔曰》秋者,百穀成熟之期,此於時雖夏,於麥則秋,故云麥秋。《書·盤庚》乃亦有秋。又《禮·鄕飮酒義》西方者秋。秋,愁也。愁之以時,察守義者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,斂也。察嚴殺之貌。《春秋·繁露》秋之言猶湫也。湫者,憂悲狀也。又九月爲三秋。《詩·王風》一日不見,如三秋兮。又四秋。《管子·輕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