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来从心游,琴瑟幸非远

年来从心游,琴瑟幸非远

诗句读音
年来从心游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niánláicóng xīnyóu
琴瑟幸非远平仄:平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qín sèxìngfēiyuǎn|yuàn

年来从心游,琴瑟幸非远释义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
【从心】1.顺从意愿。唐顾况《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》诗:“真静一时变,坐起唯从心。”2.见“从心所欲”。3.由衷;发自内心。夏衍《上海屋檐下》第三幕:“始终忧郁和苦闷着的他,此时方从心的发出了爽朗的笑声。”应修人《欢愉引》:“有些人会刚象我所要地帮助我,也会从心地、不禁地顾我而美笑。”任心。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太古之人,知生之暂来,知死之暂往,故从心而动,不违自然所好。”杨伯峻集释引殷敬顺释文云:“从音纵,下同。”

【游】〔古文〕汓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猷。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淮水於淮浦縣枝分,北爲游水。又浮行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順流而下曰遡游。《詩·秦風》遡游從之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閽人,王宮每門四人,囿游亦如之。《註》游,離宮也。又《管子·首憲篇》分理以爲十游,游爲之宗。又《尚書·考靈曜》地有四游,常動而人不知。又玩物適情之意。《禮·少儀》士依於德,游於藝。又閒曠也。《禮·王制》無游民。又自適貌。《詩·小雅》愼爾優游。又枝葉扶疏貌。《詩·鄭風》隰有游龍。《傳》龍紅草也。《箋》游,猶放縱也。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

【琴瑟】1.乐器,琴和瑟。亦偏指琴瑟的一种。《书·益稷》:“戛击鸣球,搏拊琴瑟以咏,祖考来格。”晋陆机《拟西北有高楼》诗:“佳人抚琴瑟,纤手清且闲。”琴,一本作“瑶”。唐杜甫《锦树行》:“飞书白帝营斗粟,琴瑟几杖柴门幽。”明梁辰鱼《浣纱记·见王》:“桐作琴瑟,音调和也。”郭沫若《历史人物·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》:“琴瑟的输入,大约在春秋初年。”2.指琴瑟之声,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听人以言,乐於钟鼓琴瑟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统序科第》:“琴瑟不改,而清浊殊涂;丹漆不施,而丰俭异致。”元方回《仇仁近

【非】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飛。《說文》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不是也。《書·說命》無恥過作非。《易·繫辭》辨是與非。又《玉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隱也。又《增韻》訾也。《孝經·五章》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又《玉篇》責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使當世責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尾切,音斐。《集韻》本作誹。謗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作腹誹。又《鼂錯傳》非謗不治。《註》非,讀曰誹。又《韻會

【远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雲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雨阮切,爰上聲。《說文》遼也。《廣韻》遙遠也。《正韻》指遠近定體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于願切《正韻》于怨切,爰去聲。《正韻》遠之也。遠近之遠上聲,如《詩》其人則遠之類。遠離之遠去聲,如《論語》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。又叶于員切,音淵。《詩·小雅》爾之遠矣,民胥然矣。 俗作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