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年模样一般般,何似东归把钓竿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年年模样一般般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nián niánmú yàngyībān bān |
何似东归把钓竿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hé|hē|hèsì|shìdōng guībǎ|bàdiào gān |
年年模样一般般,何似东归把钓竿释义
【年年】每年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:“成帝时,中宫亦年年拜陵,议者以为非礼。”元陆仁《题金陵》诗:“忘情只有龙河柳,烟雨年年换旧条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卜算子·咏柳》词:“娇輭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?多事年年二月风,翦出鹅黄缕。”刘半农《大风》诗:“呼啦!呼啦!好大的风,你年年是这样的刮,也有些疲倦么?”
【模样】谓描摹形状情态。唐沉亚之《秦梦记》:“呼公主出……装不多饰。其芳姝明媚,笔不可模样。”1.图样,形状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羣臣瞻见(明堂)模样,莫不僉然欲速造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覩货逻国故地总述》:“货用金、银等钱,模样异於诸国。”叶圣陶《线下·外国旗》:“跨河的大环桥倒映在水里,合成个圆镜模样。”2.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。元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此处有一女人,乃是谭记儿,生的模样过人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写了鲁达的年甲贯址,画了他的模样,到处张掛。”3.指表现出来的神态。许地山《命命鸟》:“加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般般】貌。程善之《拟古》诗:“衣锦返故乡,骑从何般般。”1.犹种种,样样,件件。唐方干《海石榴》诗:“亭际天妍日日看,每朝颜色一般般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戒指儿记》:“那阮三年方二九,一貌非俗,诗词歌赋,般般皆晓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焚券》:“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,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。”2.犹斑斑。灿烂多彩。般,通“斑”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般般之兽,乐我君囿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般般,文彩之皃也。音班。”典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【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象齒切《正韻》詳子切,音巳。肖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綸似綸,組似組,東海有之。帛似帛,布似布,華山有之。《疏》以其所似,名其草也。又嗣也。《詩·周頌》以似以續。又况也,奉也。《賈島詩》今日把似君,誰有不平事。又《正韻》相吏切,音寺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養里切,音以。《詩·大雅》無曰余小子,召公是似。叶下祉。《賈誼·旱雲賦》運淸濁之澒洞兮,正重沓而起。嵬隆崇以崔巍兮,時彷彿而有似。
【东归】。因汉唐皆都长安,中原、江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。三国魏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我心何怫鬱,思欲一东归。”唐郑谷《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》诗:“解印东归去,人情此际多。”唐郑谷《贺进士骆用锡登第》诗:“春榜到春晚,一家荣一乡……好是东归日,高槐蕊半黄。”
【把】《唐韻》博下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補下切《韻會》補瓦切,巴上聲。《說文》握也。《孟子》拱把之桐梓。《楚語》烝嘗不過把握。又《廣韻》持也。《增韻》執也。《戰國策》左手把其袖,右手揕其胷。《史記·殷本紀》湯自把鉞,以伐昆吾。《前漢·王溫舒傳》擇郡中豪敢往吏爲爪牙,皆把其陰重罪,而縱使督盜賊。又《釋名》把,播也。所以播除物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巴切,音杷。與爬通。《前漢·貢禹傳》農夫捽草把土。《註》把,手掊之也。又《郊祀志》掊視得鼎。《註》掊,手把土也。又批把,樂器,推手前曰批,引手後曰把。詳批字註。又姓
【钓竿】亦作“钓杆”。1.钓鱼竿。三国魏曹丕《钓竿行》:“钓竿何珊珊,鱼尾何簁簁。”唐张祜《京城寓怀》诗:“三十年持一钓竿,偶随书荐到长安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八回:“黛玉放下钓杆,走至座间,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。”2.古曲名。晋崔豹《古今注·音乐》:“《钓竿》,伯常子妻所作也。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父,其妻思之,每至河侧作《钓竿》之歌。后司马相如作《钓竿》之诗,今传为古曲也。”《乐府诗集·鼓吹曲辞三》收有《钓竿》三首、《钓竿篇》四首。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