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念瑶珂,乘飙烟浦,送别犹携纤手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送别犹携纤手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sòng biéyóuxiéqiàn shǒu |
乘飙烟浦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拼音: chéng|shèng1yān pǔ |
念念瑶珂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拼音: niàn niànyáokē |
念念瑶珂,乘飙烟浦,送别犹携纤手释义
【送别】;告别。唐祖咏《别怨》诗:“送别到中流,秋船倚渡头。”元张昱《赠沉生还江州》诗:“客里登临俱是感,人间送别不宜秋。”碧野《芦沟桥情思》:“据说芦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,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。”汉
【犹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宥。獸名。(猶)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說文》玃屬。从犬,酋聲。《集韻》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。世謂不決曰猶豫。或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猶如麂,善登木。《註》健上樹。《禮·曲禮》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《疏》猶與,二獸,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與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擊其猶猶,凌其與與。又《說文》隴西謂犬子爲猶。又《廣韻》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寔命不猶。《傳》猶,若也。又《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猶。《禮·喪服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又《集韻》可止之辭也。《詩·
【携】俗攜字。(攜)《唐韻》戸圭切《集韻》懸圭切,音畦。《說文》提也。《六書故》縣持也。《書·立政》左右攜僕。《註》攜持僕御之人。《詩·大雅》如取如攜。《疏》物在地上,手舉攜之。《禮·曲禮》長者與之提攜,則兩手奉長者之手。《註》提攜,謂牽將行。又離也。《左傳·僖七年》招攜以禮。《周語》節度不攜。又連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杓攜龍角。《註》杓,斗柄也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或省作。俗作携擕,非。
【纤手】亦作“纎手”。女子柔细的手。汉昭帝《淋池歌》:“秋素景兮泛洪波,挥纤手兮折芰荷。”晋陆机《拟西北有高楼》诗:“佳人抚琴瑟,纤手清且闲。”南朝陈徐陵《<玉台新咏>序》:“楚王宫内,无不推其细腰;魏国佳人,俱言讶其纤手。”宋张孝祥《丑奴儿》词:“珠灯璧月年时节,纤手同携。”清孙枝蔚《古别离》诗:“吴越有佳人,文綾出纤手。”
【乘】ZDIC.NET汉典
【飙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遙切。音標。《說文》扶搖風也。从風猋聲。《玉篇》暴風也。《沈約詩》隔年未相識,聲論動風飇。《子昂詩》盲飇忽號怒。《韓愈詩》雪霜刻似慘,獰飇摺空衢。或作颮。又通作猋。《爾雅·釋天》扶搖謂之猋。《註》暴風从下上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行秋令,則猋風暴雨總至。又通作熛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雷動熛至。 《正字通》俗省作颷,音標。唐長安西有金颷門。原以颷爲俗字。
【烟浦】的水滨。唐李贺《钓鱼》诗:“为看烟浦上,楚女泪沾裾。”宋苏轼《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》之五:“盈盈解佩临烟浦,脉脉当壚傍酒家。”清文廷式《翠楼吟·岁暮江湖》词:“清辉坠,望穷烟浦,数星渔火。”
【念念】1.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;每一个心念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若有天眼,鉴其念念随灭,生生不断,岂可不怖畏邪!”《西游记》第二七回:“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,念念不离善心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只念念要存天理,即是立志。”2.引申为一心一意。吴樾《<暗杀时代>自序》:“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。”3.佛教语。谓极短的时间,犹言刹那。《百喻经·病人食雉肉喻》:“一切诸法念念生灭,何有一识常恒不变。”《维摩经·方便品》:“是身如电,念念不住。”宋苏轼《龟山辩才师》诗:“此身念念浮云改,寄语长淮今好在。”4
【珂】《唐韻》苦何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何切,音軻。《說文》玉名。《玉篇》石次玉也。亦碼碯,潔白如雪者。又《玉篇》一云螺屬也。生海中。《通俗文》勒飾曰珂。《爾雅翼》貝大者珂,皮黃黑,骨白,可飾馬具。一名馬珂螺。《李時珍曰》珂馬,勒飾也。此貝似之,故名。《韓愈詩》送以紫玉珂。又諫珂,鳥名。文身而朱足,憎鳥而愛狐。見《說苑》。又金名。《事物紺珠》有珂金。 《集韻》或作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