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我山中人,久与麋鹿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念我山中人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niànwǒ shānzhōng rén |
久与麋鹿并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jiǔyǔ|yù|yúmí lùbìng|bīng |
念我山中人,久与麋鹿并释义
【念】《唐韻》奴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玷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詁》思也。《疏》常思也。《釋名》念,黏也。意相親愛,心黏著不能忘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念兹在兹。又《小爾雅》無念,念也。《詩·大雅》無念爾祖。又姓。西魏太守念賢。又《轉注古音》叶人九切,音狃。《書·洪範》汝則念之。叶下咎受。 《六書精蘊》人當念所當念者,故从今。《正譌》俗作念,非。念字原字今下作丅。
【我山】固的我执。唐司空图《与伏牛长老偈》诗之一:“推倒我山无一事,莫将文字缚真如。”宋范成大《蛮触》诗:“万仞我山高不极,一团心火蔓难图。”参见“我见”。
【中人】1.中等的人;常人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数石之重,中人弗胜。”颜师古注:“中人者,处强弱之中也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大凡中人三十成名,四十乃至清列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恒娘》:“恒娘三十许,姿仅中人,言词轻倩。”冰心《到青龙桥去》:“﹝兵丁﹞脸上微微的有点麻子,中人身材。他站起来,只到那稽查的肩际。”2.中等人家。《汉书·文帝纪赞》:“百金,中人十家之产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中,谓不富不贫。”唐白居易《秦中吟·买花》:“一丛深色花
【久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《易·繫辭》恆久也。《中庸》不息則久。《註》久,常於中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乃道,道乃久。又待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又《說文》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》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《註》久讀爲灸。《疏》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又《韻補》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【麋鹿】麋与鹿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乐其有麋鹿鱼鳖。”唐孟郊《隐士》诗:“虎豹忌当道,麋鹿知藏身。”2.即麋。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今人固与禽兽麋鹿、蜚鸟、贞虫异者也。”唐崔道融《元日有题》诗:“自量麋鹿分,只合在山林。”清孙枝蔚《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》诗:“东头重聚因麋鹿,原上相关有鶺鴒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