蹑履三千皆后学,抟风九万即前程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蹑履三千皆后学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niè lǚsān qiānjiēhòuxué |
| 抟风九万即前程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tuánfēng|fěngjiǔwàn|mòjíqián chéng |
蹑履三千皆后学,抟风九万即前程释义
【蹑履】1.穿鞋。亦指趿拉着鞋。北齐刘昼《新论·慎独》:“人之须善,犹首之须冠,足之待履。首不加冠,是越类也;行不躡履,是夷民也。”《南史·梁皇子大训传》:“皇子大训字仁德,简文第十六子也,少而脚疾,不敢躡履。”隋炀帝《月夜观星》诗:“披衣出荆户,躡履步山楹。”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诺皋上》:“叶限因衣翠纺衣,躡履而进,色若天人也。”清大健《登锺山》诗:“躡履过灵谷,披云拜孝陵。”2.纳履;整理鞋子。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六·来罗》:“瓜田不躡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3.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,蹑履谓来不及穿鞋,拖着鞋
【三千】1.《书·吕刑》:“墨罚之属千,劓罚之属千,剕罚之属五百,宫罚之属三百,大辟之罚二百。五刑之属三千。”后因以“三千”指古代所有的刑罚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群传》:“夫三千之属,虽未可悉復,若斯数者,时之所患,宜先施用。”《晋书·谢尚传》:“夫无后之罪,三千所不过。”《南史·孔琳之传》:“若三千行於叔世,必有踊贵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者也。”2.泛言数目之多。三国魏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。”唐李白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缘愁似箇长。”3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南朝宋谢灵运
【皆】《唐韻》古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諧切,音街。《說文》俱詞也。《小爾雅》同也。《易·解卦》雷雨作,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鄭康成讀皆如懈,非。又《字彙補》居之切,音箕。《前漢·孟喜傳》箕子者,萬物方荄茲也。《師古註》荄,音皆。古皆荄與箕音同。又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周頌》以治百禮,降福孔皆。《傳》皆,遍也。與偕通。《荀勗東西廂歌》降福孔偕。 《說文》白字兩見,一在自部,自部之白,疾二切,卽自字。皆字載自部中,則應从白。《集韻》或作皆,非。
【学】《唐韻》胡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轄覺切,音鷽。《說文》覺悟也,本作斆,篆作學。《增韻》受敎傳業曰學。朱子曰:學之爲言效也。《詩·周頌》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于光明。《書·說命》王人求多聞,時惟建事。學于古訓,乃有獲。《禮·學記》君子之於學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,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,樂其友而信其道。又學校,庠序總名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命之敎,然後爲學。小學在公宮南之左,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雍,諸侯曰頖宮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叶許旣切,音戲。《前漢·匡張孔馬敘傳》樂安裒裒,古之文學。叶下司,司音細。又叶後
【抟】《唐韻》度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官切,音團。《說文》圜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》侔以行山,則是摶以行石也。《註》侔,上下等也,摶,圜厚也。又《矢人》凡相笴,欲生而摶。又以手圜之也。掜聚也。《禮·曲禮》毋摶飯。《疏》取飯作摶,則易得多。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佐食摶黍授祝。又拍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摶埴之工二。《註》摶之言拍也。埴,黏土也。《疏》以手拍黏土以爲培也。又專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凡望雲氣,騎氣而布,卒氣摶。又摶黍,黃鳥名。《詩·周南·黃鳥于飛疏》幽州人謂之黃鶯,齊人謂之摶黍。又省作。亦作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【九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己有切,音久。數也。《說文》陽之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一變而爲七,七變而爲九,九變者,究也。又算法曰九九。《韓詩外傳》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,不至。東野有以九九見者,曰:九九薄能耳,君猶禮之,况賢於九九者乎。《註》若今九章算法。又《荆楚歲時記》俗用冬至次日,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。又《史記·騶衍傳》中國之外,有赤縣神州者九。又九之爲言多也。《公羊傳·僖九年》葵丘之會,桓公震而矜之,叛者九國,言叛者衆,非實有九國也。宋趙鵬飛曰:會葵丘惟六
【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同萬。又三字姓。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。又《廣韻》莫北切《集韻》密北切。万俟,複姓。俟音其,今讀木其。北齊特進万俟普。(萬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無販切,音蔓。《說文》蟲也。《埤雅》蜂一名萬。蓋蜂類衆多,動以萬計。又數名。《易·乾象》萬國咸寧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紀于一,協于十,長于百,大于千,衍于萬。又舞名。《詩·邶風》方將萬舞。《疏》萬者,舞之總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萬也者,干戚舞也。《韻會》湯武以萬人得天下,故干舞稱萬舞。又州名。《寰宇記》漢巴東郡,後唐貞觀曰萬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萬
【即】《玉篇》卽今作即。漢典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
【前程】1.前面的路程。唐孟浩然《问舟子》诗:“向夕问舟子,前程復几多?”宋王安石《送僧游天台》诗:“前程好景解吟否?密雪乱云缄翠微。”沙汀《记贺龙》十五:“那个自愿做我们的向导的老乡,又领着我们走了好几里路,并且仔细地交代过我们的前程,然后才和我们分手。”2.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冯道传》:“时有周玄豹者,善人伦鉴,与道不洽,谓承业曰:‘冯生无前程,公不可过用。’”《说唐》第四五回:“咬金大叫道:‘此去投唐,自有大大前程。’”郭小川《祝酒歌》:“饮酒赞前程的,是咱们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辈。”3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