涅槃生死犹如梦,十圣三贤是阿谁

涅槃生死犹如梦,十圣三贤是阿谁

诗句读音
涅槃生死犹如梦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niè pánshēngsǐyóu rúmèng
十圣三贤是阿谁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íshèngsān xiánshìā|ē2

涅槃生死犹如梦,十圣三贤是阿谁释义

【涅槃】1.佛教语。梵语的音译。旧译“泥亘”、“泥洹”。意译“灭”、“灭度”、“寂灭”、“圆寂”等。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,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。晋僧肇《涅槃无名论》:“涅槃之道,蓋是三乘之所歸,方等之淵府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湼槃譯云滅度,或言常樂我浄,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。”宋王安石《请秀长老疏》:“雖開方便之多門,同趣涅槃之一路。”清龚自珍《发大心文》:“佛湼槃時,受我最後法供。”2.作为死亡的美称。徐迟《火中的凤凰》七:“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,一只新生的凤凰,它在大火之中涅槃,却又从灰烬里新

【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師庚切,音甥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莊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,跈則衆害生。《註》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產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獨隂不生,獨陽不生,獨天不生,三合然後生。又出也。《易·觀卦》上九觀其生,君子無咎。《註》生,猶動出也。又養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五曰生以馭其福。《註》生,猶養也。賢臣之老者,王有以養之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敎訓。又《韻會》死之對也。《孟子》生,亦我所欲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

【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息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想姊切,斯上聲。《白虎通》死之言澌,精氣窮也。《釋名》死者,澌也,若冰釋澌然盡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人之生,氣之聚也。聚則爲生,散則爲死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生死者,一氣聚散耳。《禮·曲禮》庶人曰死。《禮·檀弓》君子曰終,小人曰死。又《周禮·天官·疾醫註》少曰死,老曰終。又《山海經》有不死國,在南海大荒中。《郭璞贊》赤泉駐年,神木養命。稟此遐齡,悠悠無竟。又圓丘山有不死樹。《郭璞贊》萬物暫見,人生如寄。不死之樹,壽蔽天地。又《山海經》流沙之東,黑水之閒,有不死山。

【犹如】子·二柱》:“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,而气缘心生,犹如内想大火,久之觉热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动发举事,犹如运之掌中。”宋黄庭坚《听崇德君鼓琴》诗:“犹如优曇花,时一出世间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词人墨客得了此笺,犹如拱璧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八章:“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,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。”

【梦】俗夢字。(夢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鳳切《正韻》蒙弄切,蒙去聲。覺之對,寐中所見事形也。《書·說命》夢帝賚子良弼。《詩·小雅》乃占我夢。《周禮·春官·占夢》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,一正夢、二噩夢、三思夢、四寤夢、五喜夢、六懼夢。《又》大卜掌三夢之法,一致夢、二觭夢,《註》奇怪之夢、三咸陟。《註》升也,進也,無思慮而有其夢。一作咸夢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昔者莊周夢爲蝴蝶,栩栩然胡蝶也。俄然覺,則蘧蘧然周也。《張子正蒙》夢形閉而氣專于內,夢所以緣舊于習心,飢夢取,飽夢與。又澤名。《書·禹貢》雲土夢作。又《司馬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

【圣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苦骨切,音窟。《說文》汝潁閒謂致力於地曰圣。《揚子·方言》圣圣,致力無餘功貌。○按从土从又。會手把土義。亦作。《字彙》古壞切,音怪,非。又《同文舉要》入又部,訓居也,循也。今作在,合在圣爲一字,因俗怪字作而誤。

【三贤】1.佛教语。指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。唐李邕《岳麓寺碑》:“四行乐而不取,三贤登而更迁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变文》:“越三贤,超十地,福德周圆入佛位。”参见“三贤十圣”。2.三个贤人。宋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方魁与同榜方登、方吉,皆唐诗人缺唇处士方干之后,与严子陵、范文正公为钓臺三贤。”明瞿佑《归田诗话·乐天晚年》:“乐天连为杭苏二州刺史,皆有惠政在民,杭则有三贤堂,併林和靖、苏东坡祠之。”沉砺《展张苍水墓》诗:“于墓岳祠分鼎足,西湖一勺峙三贤。”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何切,音娿。《爾雅·釋地》大陵曰阿。《玉篇》水岸也,邸也。《詩·小雅》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。《傳》中阿,阿中也。又《大雅》有卷者阿。又《爾雅·釋地》偏高曰阿丘。《釋名》阿,荷也。如人擔荷物,一邊偏高也。《詩·鄘風》陟彼阿丘,言采其蝱。又《玉篇》倚也。阿衡,商官名。《書·太甲》不惠于阿衡。《傳》阿,倚。衡,平。又《史記·范睢傳》不離阿保之手。又《倉公傳》故濟北王阿母。《註》服虔云:乳母也。又《前漢·王莽傳》太阿右拂,大司空甄豐,少阿羲和,京兆尹劉歆。《註》皆官名。又《儀禮·士

【谁】《五音集韻》是爲切《玉篇》是推切,音垂。《說文》何也。《玉篇》不知其名也。《易·同人》出門同人。又誰咎也。《詩·召南》誰其尸之,有齊季女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其誰曰不然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吾不知誰之子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子生,五月而能言,不至乎孩而始誰。《註》未至孩童,便知人之姓名爲誰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誰昔昔也。《詩·國風》誰昔然矣。《傳》猶言疇昔也。郭璞曰:誰,發語辭。又《正韻》誰何,詰問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利兵而誰何。《師古註》問之爲誰也。又《前漢·五行志》大誰卒。《師古註》主問非常之人,云姓名是誰也。大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