霓旌导绛节,授以长生方
霓旌导绛节,授以长生方释义
【霓旌】1.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远逝>》:“举霓旌之墆翳兮,建黄纁之总旄。”王逸注:“扬赤霓以为旌。”前蜀韦庄《喜迁莺》词:“香满衣,云满路,鸞凤绕身飞舞。霓旌絳节一羣羣,引见玉华君。”宋钱易《南部新书》癸:“高駢在淮南,有贄歌者,末章云:五色真龙上汉时,愿把霓旌引烟策。”明夏完淳《观涛》诗:“海女霓旌乍有无,雷鼓填填屏翳怒。”2.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,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。亦借指帝王。唐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忆昔霓旌下南苑,苑中万物生颜色。”明陆采《怀香记·假公荐举》:“閶闔欲开,霓旌飘颻乎翠树
【导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大到切《正韻》杜到切,音盜。《說文》導,引也。从寸道聲。《徐曰》以寸引之也。《周語》人爲導。《註》謂敵國賔至爲先導也。《孟子》君使人導之出疆。又治也。《書·禹貢》導岍及岐,至于荆山。《註》言治山通水也。又通也。《周語》太子晉曰:川氣之導也,疏爲川谷,以導其氣。又《增韻》啓迪也。通作道。《論語》道之以德。又《前漢·文帝紀》道民之路在務本。又簪導。《釋名》簪,兓也,以兓連冠於髮也。導,所以導櫟鬢髮,使入巾幘之裏也。南齊高祖性儉約,見主衣中有玉導,曰:留此是興長敝源。命擊碎之。
【绛节】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。南朝梁简文帝《让骠骑扬州刺史表》:“故以弹压六戎,冠冕九牧,岂止司隶絳节,金吾緹骑。”唐骆宾王《从军中行路难》诗:“絳节朱旗分日羽,丹心白刃酬明主。”明顾大典《青衫记·乐天蒙召》:“感吾皇宠召,趋命还朝,絳节朱轮,紫泥丹詔,履舃重登廊庙。”清陈梦雷《西郊杂咏》之十六:“絳节夹青幢,鸣珂愉且闲。”2.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。唐杜甫《玉台观》诗之一:“中天积翠玉臺遥,上帝高居絳节朝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“天下神霄,皆赐威仪,设於殿帐座外。面南,东壁,从东第一架六物:曰锦繖、
【授】《唐韻》殖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酉切,受上聲。《說文》予也。《廣韻》付也。又《集韻》承呪切,音壽。義同。《詩·鄭風》還,予授子之粲兮。《禮·曲禮》男女不親授。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沛公殆天授。《前漢·翟方進傳》當大都授時。《註》總集諸生,大講授也。又姓。漢有授異眾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唐武后改作。武后造授字,以爲正,、、譌。
【以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養里切,怡上聲。爲也。《論語》視其所以。又因也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,必有以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三年》我之不共,魯故之以。《註》以魯故也。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宋人執而問其以。又用也。《論語》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又《左傳·僖二十六年》凡師能左右之曰以。《易·師卦》能以衆正。又《詩·周頌》侯彊侯以。《註》彊民有餘力來助者,以閒民轉移執事者。又同已。《孟子》無以,則王乎。又古以與聲相通。《禮·燕禮》君曰:以我安。《註》猶與也。《魏書·李順傳》此年行師,當克以不。《韓愈·剝啄行》凡今之人,急名以官
【长生】1.永久存在或生存;寿命很长。《老子》:“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无劳女形,无摇女精,乃可以长生。”唐杜甫《月》诗:“入河蟾不没,擣药兔长生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三三:“且莫空山听雨去,有人花底祝长生。”2.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。南朝宋鲍照《代淮南王》诗:“淮南王,好长生,服食鍊气读仙经。”宋苏轼《过大庾岭》诗:“仙人拊我顶,结髮授长生。”3.唐宫长生殿的省称。明无名氏《解三酲·咏马嵬事》曲:“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,再不见私语长生秋夜迢。”参见“长生殿”。
【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府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分房切,音芳。《說文》倂船也。象兩舟省總頭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詩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《傳》方,泭也。《釋文》小筏曰泭。《爾雅·釋水》大夫方舟。《註》倂兩船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方船而下。《註》謂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《註》地體安靜,是其方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圜者中規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天道曰圓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圓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觀卦》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。《疏》省視萬方。《詩·大雅》監觀四方。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《註》別四方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