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当娣黄菊,未肯姒戎葵
宁当娣黄菊,未肯姒戎葵释义
【宁当】;岂可。《东观汉记·和熹邓皇后传》:“七岁读《论语》,志在书传,母常非之,曰:‘当习女工,今不是务,寧当学博士邪!’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民间君子,犹内不负心,外不愧影,上不欺天,下不食言,岂况古之真人,寧当虚造空文,以必不可得之事,誑误将来,何所索乎!”宋范成大《秋芸有春绿》诗:“清霜早晚至,何草不能黄?寧当念衰落,政尔事容光。”典
【娣】《廣韻》特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大計切,音第。女弟也。《六書故》古之嫁女者,以姪娣從,自適而下,凡謂之娣。又《廣韻》徒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待禮切,音弟。娣姒,妯娌也。兄之妻曰姒婦,弟之妻曰娣婦。互見前姒字註。
【黄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乎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光切,音皇。《說文》地之色也。《玉篇》中央色也。《易·坤卦》黃裳元吉。象曰: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《文言》君子黃中通理。又《史記·天官書》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北至池陽,西至黃山。又黃河。《爾雅·釋水》河出崑崙虛,色白,所渠幷千七百,一川色黃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哀十四年》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。《註》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桓八年》楚子合諸侯于沈鹿,黃隨不會。《註》黃國,今弋陽縣。又州名。古邾國,漢西陵縣,隋黃州。又縣名。《
【菊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居六切,音掬。古作蘜、鞠。《爾雅》蘜,治蘠也。《郭註》今之秋華菊。《禮·月令》鞠有黃華。《屈原·離騷》夕餐秋菊之落英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湍水又南,菊水注之,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。又《韻補》訣力切。《賈島詩》九日不出門,十日見黃菊。灼灼耀繁英,美人無消息。《集韻》亦作蓻。漢典考證:〔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居六切,音掬。古作蘜。《說文》蘜,治牆也。《郭註》今之秋華菊。《禮·月令》蘜有黃華。〕 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,今改說文爲爾雅。照原文牆字改蘠字。月令蘜字改鞠字。古作蘜之下增鞠字。 考證:〔《唐韻》《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肯】〔古文〕《正韻》苦等切,音懇。《爾雅·釋言》肯,可也。《詩·衞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箋》可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高帝數讓,衆莫肯爲。又《集韻》可亥切,音愷。《字林》著骨肉也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技經肯綮之未嘗。《註》著骨肉也。肯,著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肎肻。又。
【姒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詳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象齒切《正韻》詳子切,音似。長婦爲姒,介婦爲娣,兄弟之妻相謂皆曰姒。《爾雅·釋親》女子同出,先生爲姒,後生爲娣。又長婦謂稚婦爲娣婦,稚婦謂長婦爲姒婦。又太姒,文王妃,有莘氏女。《詩·大雅》大姒嗣音。又褒姒,周幽王后。《小雅》赫赫宗周,褒姒烕之。《註》姒,姓也。禹之後。又漢姒豐明,姒庸道,姒昂。又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宓妃攸館,神用挺紀。龍圖授羲,龜書姒。○按紀姒以俱四紙韻,《字彙》姒作叶音以,非。又姒有上去二聲,韻書闕去聲。本作佀。
【戎葵】两年生草本植物。花瓣五枚,有红、紫、黄、白等颜色。供观赏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菺,戎葵。”郭璞注:“今蜀葵也。”邢昺疏:“戎蜀盖其所自也,因以名之。”郝懿行义疏:“戎、蜀皆大之名,非自戎、蜀来也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休沐不出》:“戎葵一笑粲,露井百尺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