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笳催晓奠,丹旐向青山
凝笳催晓奠,丹旐向青山释义
【丹旐】犹丹旌。南朝梁何逊《王尚书瞻祖日》诗:“昱昱丹旐振,亭亭素盖上。”唐韩愈《祭郑夫人文》:“水浮陆走,丹旐翩然。”明无名氏《运甓记·卜居求安》:“哀歌行欲絶,丹旐两班班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十一》:“太宗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崩,梓宫奉安宫中,正殿设几筵,建丹旐门外右旁。”
【青山】的山岭。《管子·地员》:“青山十六施,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。”唐徐凝《别白公》诗:“青山旧路在,白首醉还乡。”《四游记·玉帝起赛宝通明会》:“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,緑水迢迢,便问我借与他居住。”海默《我的引路人》五: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2.指归隐之处。唐贾岛《答王建秘书》诗:“白髮无心镊,青山去意多。”宋范仲淹《寄石学士》诗:“与君尝大言,定作青山隣。”严复《送沉涛园备兵淮扬》诗之一:“相看白髮盈头出,长恐青山与愿违。”3.山名。一名青林山。南朝诗人谢朓曾卜居于此,故又称谢公山。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。
【凝笳】徐缓幽咽的笳声。《文选·谢朓<鼓吹曲>》:“凝笳翼高盖,叠鼓送华輈。”李善注:“徐引声谓之凝。”张铣注:“凝笳,其声凝咽也。”唐温庭筠《雉场歌》:“麦陇桑阴小山晚,六虯归去凝笳远。”宋梅尧臣《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》之一:“归椁关山远,凝笳道路悲。”
【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回切,音崔。促也,迫也。 本作趣,古有趣無催,催促皆後人所增。催趣同聲,實一字。
【晓】《唐韻》呼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馨鳥切,囂上聲。《說文》明也。《玉篇》曙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知也。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指曉南越。又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末曉大將軍。《註》曉,猶白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遇也。又嬴也。又《博雅》說也。又快也。又《玉篇》慧也。
【奠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堂練切,音電。定也。《書·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盤庚》奠厥攸居。《周禮·天官·職幣》辨其物而奠其錄。《註》謂別其物色,而定其錄籍也。又薦也,頓爵神前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凡學,春官釋奠於先師,秋冬亦如之。又置也。《禮·內則》奠之而後取之。《註》男女授器必以篚,若無篚,則授者置諸地,受者亦就地以取之。又《集韻》徒徑切,音定。《周禮·春官》小史掌邦國之志,奠繫世,辨昭。又《韻會》唐丁切,音亭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匠人》凡行奠水,磬折以參伍。《註》奠水,渟水也。 《說文》从酋。酋,酒也,下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