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

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

诗句读音
宁武子平仄:平 仄 仄
拼音: níng wǔ zǐ
朱买臣平仄: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zhū|shúmǎichén
扣角行歌背负薪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kòu jiǎoxíng gēbēi fùxīn

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释义

【宁武子】亦称“宁子”。亦称“宁生”。亦称“宁武”。亦称“宁生”。春秋卫大夫宁俞,谥武子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;邦无道,则愚。’”邢昺疏:“若遇邦国有道,则显其知谋;若遇无道,则韜藏其知而佯愚。”后以宁武子为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、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的典型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刘祐》:“吾子怀蘧氏之可卷,体宁子之如愚,微妙玄通,冲而不盈。”李贤注:“蘧瑗字伯玉,宁子名俞,并卫大夫。”晋卢谌《赠刘琨一首并书》:“卷异蘧子,愚殊寗生。”唐张九龄《登荆州城楼》诗:“端居向林藪,微尚在桑榆。直

【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蟹切,音蕒。《說文》作,市也。《增韻》售人之物曰買。《急就篇註》出曰賣,入曰買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聽賣買以質劑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衆民賣買五穀、布帛、絲緜之物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五代買叔午。

【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植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丞眞切,音辰。事人之稱。《說文》臣,牽也,事君也。象屈服之形。《白虎通》臣者,纏也,勵志自堅固也。《廣韻》伏也。仕於公曰臣,任於家曰僕。《易·序卦》有父子,然後有君臣,有君臣,然後有上下。《詩·小雅》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又《前漢·王陵傳》陳平謝曰:主臣。《註》文穎曰:惶恐之辭,猶今言死罪。晉灼曰:主,擊也。臣,服也。言其擊服。惶恐之辭。《通雅》發語敬謝之辭,猶主在上,臣在下,自然敬恐也。又姓。《奇姓通》唐臣悅,著平陳紀。又《韻補》叶音禪。《道藏歌》躋景西那東,肆覲善因

【扣角】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家贫,在齐,饭牛车下,适遇桓公,因击牛角而歌。桓公闻而以为善,命后车载之归,任为上卿。见汉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五》。后以“扣角”为求仕的典故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擢才》:“奇士扣角而见遏,况乃潜於皋藪乎。”前蜀韦庄《东游远归》诗:“扣角干名计已疎,剑歌休恨食无鱼。”金元好问《除夜》诗:“折腰真有陶潜兴,扣角空传宁戚歌。”高旭《怀太一北京》诗:“漫漫长夜何时旦,扣角羞过将相门。”亦作“扣角歌”。清顾炎武《哭归高士》诗:“常为扣角歌,不作穷途哭。”

【行歌】走边歌唱。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,表示自己的意向、意愿等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二》:“梁丘据左操瑟,右挈竽,行歌而出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五回:“久闻使君纳士招贤,欲来投托,未敢輒造;故行歌於市,以动尊听耳。”清孙枝蔚《贫士诗》:“行歌每负薪,听者勿沾巾。”典

【背负】背靠着或对着;后面对着或靠着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,而后乃今将图南。”清王士禛《居易续谈》:“寻憇古佛刹,紺碧何辉煌;背负诸墓碣,封树皆貂璫。”沙汀《一个秋天的晚上》:“这是一个冷僻的所在,背负着大山,前面又是湍激奔腾的河流。”康濯《水滴石穿》第二章:“是有一个人恰恰背负着太阳的光彩,直向他们走来。”2.背弃;违戾。唐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负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﹝金声﹞曾将亲女金氏许元子程寿为妻,六礼已备,詎恶远徙台州,背负前约。”清曾国藩《何君殉难碑

【薪】《唐韻》息鄰切《韻會》斯人切,音新。《說文》蕘也。又柴也。《詩·齊風》析薪如之何。《禮·月令》季秋草木黃落,乃伐薪爲炭。《周禮·地官·甸師註》大木曰薪。又草亦曰薪。《孟子》毀傷其薪木。《趙岐註》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。又采薪亦曰薪。《前漢·法志》罪人獄已決完,爲城旦舂,滿三歲爲鬼薪、白粲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乃代薪爲炭。〕 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。 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乃代薪爲炭。〕 謹照原文代薪改伐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