弄罢江潮晚入城,红旗飐飐白旗轻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红旗飐飐白旗轻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hóng|gōngqízhǎn zhǎnbái qíqīng |
弄罢江潮晚入城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nòng|lòngbà|ba|píjiāng cháowǎn rù2 |
弄罢江潮晚入城,红旗飐飐白旗轻释义
【旗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奇。《說文》熊旗五游,以象罰星,士卒以爲期。《釋名》熊虎爲旗,軍將所建,象其猛如虎,與衆期其下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常》熊虎爲旗。《又》師都建旗。《註》畫熊虎者,鄕遂出軍賦,象其守猛莫敢犯也。又《左傳·閔二年》佩衷之旗也。《註》旗,表也。又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東北曲十二星曰旗。《註》兩旗者,左旗九星,在河鼓左也。右旗九星,在河鼓右也。皆天之鼓旗,所以爲旌表。又姓。《廣韻》齊卿子旗之後,漢有九江太守旗光。又與箕同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則國安於盤石,壽於旗翼。《註》
【飐飐】飘动貌。《古文苑·刘歆<遂初赋>》:“迴风育其飘忽兮,迴颭颭之泠泠。”章樵注:“颭颭,动摇貌。”宋陆游《中亭纳凉》诗之一:“摇摇楸线风初紧,颭颭荷盘露欲倾。”元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四折:“三头颭颭显神通,六臂辉辉降妖怪。”陈去病《论戏剧之有益》:“突然别起一生力军,临风颭颭,而高树一独立自由之帜乎?”
【白旗】亦作“白旂”。1.古代帝王于秋季用的白色旗帜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天子居緫章左个,乘戎路,驾白輅,载白旂。”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:“﹝孟秋之月﹞天子衣白衣,乘白輅,服白玉,建白旗。”唐张秀明《西郊迎秋赋》:“乘白輅而启行,载白旗而扈从。”2.古代作战时主帅所用的旗。白色,五行为金,主征战。《逸周书·世俘》:“武王在祀,太师负商王紂县首白旂,妻二首赤旂,乃以先馘,入燎于太庙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亲秉鉞,载白旗以中陈而立。”韦昭注:“熊虎为旗。此王所帅中军。”3.战败投降或要求停战的旗。南朝梁任昉《
【轻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去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盈切《正韻》丘京切,音卿。《說文》輕車也。《廣韻》重之對也。又去聲。《廣韻》虛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正切《正韻》丘正切,音慶。《集韻》疾也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絞小而輕,輕則寡謀。又《僖三十三年》秦師輕而無禮。
【弄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貢切,籠去聲。《爾雅·釋言》玩也。《疏》謂玩好也。《詩·小雅》載弄之璋。《前漢·趙堯傳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。又戲也。《左傳·僖九年》夷吾弱不好弄。《註》弄,戲也。《前漢·昭帝紀》上耕於鉤盾弄田。《註》師古曰:弄田,謂宴游之田。又《韻會》侮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自公卿在位,朔皆敖弄,無所爲屈。又樂曲曰弄。《晉書·桓伊傳》王徽之泊舟靑溪側,令人謂伊曰:聞君善吹笛,試爲我一奏。伊便下車,踞胡牀,爲作三調。弄畢。便上車去。《南史·隱逸傳》宗少文善琴,古有金石弄,惟少文傳焉。《嵆
【江潮】江河下游的潮汐现象。因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,致使水位定时涨落。亦泛指江河中的波涛。唐刘长卿《饯王相公出牧括州》诗:“江潮淼淼连天远,旌旆悠悠上岭翻。”宋张先《浣溪沙》词:“楼倚春江百尺高,烟中还未见归橈,几时期信似江潮?”郁达夫《采石矶》:“﹝他﹞心里的一种悲感,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来。”
【晚入】书·百官志一》:“凡朝,晚入、失仪,御史録名夺俸,三夺者奏弹。”
【城】《唐韻》是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征切,音成。內曰城,外曰郭。《釋名》城,成也。一成而不可毀也。《古今注》盛也,盛受國都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夏鯀作三仞之城。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。《白虎通》天子曰崇城。《史記·始皇本紀》帝築萬里長城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帝初築長安城。城南爲南斗形,城北爲北斗形,因名斗城。又諸侯僭侈,建城踰制,謂之產城,若生子長大之義。《司馬法曰》攻城者,攻其所產。又《唐·李肇·國史補》元日冬至,大朝會,百官已集,宰相後至,列燭多至數百炬,謂之火城。《王禹偁·待漏院記》北闕向曙,東方未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