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夫楫楫清波阔,秧稻茸茸森石发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农夫楫楫清波阔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nóng fūjíqīng bōkuò |
秧稻茸茸森石发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yāng dàoróng róngsēnshí|dàn1|4 |
农夫楫楫清波阔,秧稻茸茸森石发释义
【农夫】1.指务农的人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嗟我农夫,我稼既同,上入执宫功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序》:“飭力以长地财,谓之农夫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人积耨耕而为农夫,积斵削而为工匠。”2.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救匮》:“农夫有所施其功,女工有所粥其业。”唐欧阳詹《唐天志》:“农夫在畦,蚕妇在林。”明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三:“衣帛当思织妇之劳,食粟当念农夫之苦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:“农夫耕种公田,不能同时供应军役。”3.古代田官名。《诗·周颂·噫嘻》:“率时农夫,播厥百穀
【楫】《唐韻》卽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涉切,音接。《說文》舟櫂也。《玉篇》行舟具。檝、艥同。《易·繫辭》刳木爲舟,剡木爲楫。舟楫之利,以濟不通。《書·說命》若濟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又《釋名》楫,捷也。撥水舟行捷疾也。《註》楫,所以櫂舟也。《詩·大雅》淠彼涇舟,烝徒楫之。《揚子·方言》楫謂之橈。或謂之櫂。又林木貌。《呂覽·明理篇》氣若山之楫。又《集韻》籍入切《正韻》秦入切,音輯。義同。又通輯。《前漢·兒寬傳》躬發聖德,統楫羣元。臣瓚曰:楫當作輯。又《集韻》側立切,音戢。聚也。
【清波】1.清澈的水流。汉严忌《哀时命》:“知贪饵而近死兮,不如下游乎清波。”宋王安石《车螯》诗之二:“清波濯其污,白日晒其昏。”巴金《复仇集·爱的摧残》:“赛纳河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。”2.六朝时歌曲名。康有为《<味梨集>序》:“六朝时,汉《鐃歌》、《鼓吹》曲既废,於是《清波》、《白鳩》、《子夜》、《鸟栖》之曲,亦以长短句为章。”
【秧稻】犹育稻。唐白居易《题施山人野居》诗:“春泥秧稻暖,夜火焙茶香。”宋黄庭坚《新喻道中寄元明》诗:“唤客煎茶山店远,看人秧稻午风凉。”
【茸茸】浓密貌。唐白居易《红线毯》诗:“綵丝茸茸香拂拂,綫软花虚不胜物。”元马彦良《一枝花·春雨》套曲:“润夭桃灼灼红,洗芳草茸茸翠。”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如石菖蒲结子,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,置阴湿地,能长细菖蒲,随意移养盆碗中,茸茸可爱。”韩北屏《伊犁河畔》:“一株株茂盛的苹果树下,有些厚茸茸的小草。”2.犹蒙眬。唐韩偓《厌花落》诗:“忽然事到心中来,四肢娇入茸茸眼。”宋范成大《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·欠伸》诗:“背立粧臺髻髮懒,镜鸞应见茸茸眼。”3.冗杂。明高濂《玉簪记·寄弄》:“妙常连日茸茸俗事
【森】《廣韻》所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疏簪切,音參。或作槮。《說文》木多貌。《潘岳·射雉賦》蕭森繁茂。又盛也。《潘岳·籍田賦》森奉璋以階列。又植也。《元包·坤辭》丞森囤若。又《固陵文類》宋杜曾詩:哀猿藏森聳,渴鹿聽潺湲。《註》森去聲,所禁切,音滲。
【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常隻切《韻會》常亦切,音碩。《增韻》山骨也。《釋名》山體曰石。《易·說卦傳》艮爲山,爲小石。《楊泉物理論》土精爲石,石氣之核也。氣之生石,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詞》石,隂中之陽,陽中之隂,隂精補陽,故山含石。又樂器,八音之一。《書·益稷》擊石拊石。《註》石,磬也。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同》厚聲石。《註》鐘太厚則如石,叩之無聲。又堅也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石畫之臣。《師古註》言堅固如石。亦作碩。又星亦稱石。《左傳·僖十六年》隕石于宋五,隕星也。又量名。十斗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