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夫搔动征夫苦,行者攫挐居者嗔

农夫搔动征夫苦,行者攫挐居者嗔

诗句读音
行者攫挐居者嗔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xíng zhězhějué nájūchēn
农夫搔动征夫苦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十姥
拼音: nóng fūsāo dòngzhēng fūkǔ

农夫搔动征夫苦,行者攫挐居者嗔释义

【行者】的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行者甚众,岂唯刑臣!”唐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丁壮之人,不识兵器,路不拾遗,行者不囊粮。”清阎尔梅《渔父辞》:“峒山居者笑行者,我自乘船君乘马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用洪文襄》:“上笑曰:‘譬诸行者,君等皆瞽目,今获一引路者,吾安得不乐也!’众乃服。”2.佛教语。即头陀。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七回:“身边只有一小行者,化饭度日。”3.佛教语。方丈的侍者,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。《释氏要览》卷上:“《善见律》云:‘有善男子欲求出家,未得衣鉢,欲依寺中住者,

【者】《廣韻》章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野切,音赭。《說文》別事詞也。从白聲。,古文旅字。《韻會》今作者。《玉篇》語助也。《增韻》又卽物之辭,如彼者,如此者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長也。又《增韻》又此也。凡稱此箇爲者箇是也。今俗多用這字,這乃魚戰切,迎也。又《韻補》叶掌與切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人迹所至,無不臣者。《註》索隱曰:者,協音渚。《楚辭·九歌》搴芳洲兮杜若,將以遺乎遠者。時不可以驟得,聊逍遙兮容與。《韻會》者,古文渚字,故从旅聲。後人以者添水作渚,以別者也之者,故者但爲語助。又叶阻可切。《繆襲·挽

【攫挐】”。

【居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九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斤於切,音車。《說文》凥處也。从尸,得几而止也。引孝經,仲尼凥,凥謂閒居,如此會意。今文作居。又《廣韻》安也。《書·盤庚》奠厥攸居。《禮·王制》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,地邑居民,必參相得。又《書·舜典》五宅三居。《註》三居,謂周之夷服,鎮服,蕃服也。又坐也。《論語·陽貨》居,吾語女。又積也,蓄也。《書·皋陶謨》懋遷有無化居。《註》化,易也。謂交易其所居積也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富商穀百數,廢居,居邑。《徐廣註》廢居,貯蓄之名。有所廢,有所蓄,言乗時射利也

【嗔】《廣韻》徒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亭年切,音田。《說文》盛氣也。《玉篇》聲也。引《詩》振旅嗔嗔。○按今《詩·小雅》本作闐闐。又《廣韻》昌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稱人切,音。《廣韻》本作瞋,怒也。《集韻》本作謓,亦作。《韻會》嗔本音田,至唐聲尚如此,今俗則以爲瞋嫌字矣。

【农夫】1.指务农的人。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嗟我农夫,我稼既同,上入执宫功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序》:“飭力以长地财,谓之农夫。”《荀子·儒效》:“人积耨耕而为农夫,积斵削而为工匠。”2.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救匮》:“农夫有所施其功,女工有所粥其业。”唐欧阳詹《唐天志》:“农夫在畦,蚕妇在林。”明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三:“衣帛当思织妇之劳,食粟当念农夫之苦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四章第六节:“农夫耕种公田,不能同时供应军役。”3.古代田官名。《诗·周颂·噫嘻》:“率时农夫,播厥百穀

【搔动】骚动;扰乱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吴起长兵攻取,楚人搔动,相与泣悼王。”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今戎夷猾夏,不宜搔动一方。”宋范仲淹《耀州谢上表》:“国家以西陲搔动之际,起臣贬所,特加奬用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分扰》:“喒两个分兵前去,不但各显神机,共图大事,又可以搔动中原,使他首尾不能相顾。”

【征夫】远行的人。《诗·小雅·皇皇者华》:“駪駪征夫,每怀靡及。”毛传:“征夫,行人也。”晋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问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。”明高启《晓出东门闻橹声》诗:“征夫车转山头阪,工女机鸣竹外家。”2.从役之人;出征的士兵。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:“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”郑玄笺:“征夫,从役者也。”明刘基《过闽关》诗之五:“征夫但恐咨询闕,莫向天涯怨路赊。”清吴伟业《避乱》诗之六:“尽道征夫苦,不惜耕人劳。”典

【苦】《唐韻》康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孔五切,音。《說文》大苦,苓也。《詩·唐風》采苦采苦,首陽之下。《傳》苦,苦菜也。陸璣云:生田及山澤中,得霜甜脃而美。《謝靈運·山居賦》二箭殊葉,四苦齊味。《自註》四苦:靑苦、白苦、紫苦、黃苦。又味也。《書·洪範》炎上作苦。《詩·邶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又《集韻》勤也。《孟子》必先苦其心志。又患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非徒病腫,又苦盭。又《類篇》急也。又《博雅》悵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快也。楚曰苦,秦曰了。《郭璞曰》苦而爲快,猶以臭爲香,治爲亂,反覆用之也。又去聲。《正韻》苦故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