徘徊复彷徨,感激涕泗涟
徘徊复彷徨,感激涕泗涟释义
【徘徊】1.往返回旋;来回走动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;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躑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”杨倞注:“徘徊,回旋飞翔之貌。”宋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卷一:“﹝父﹞即佯为贩鬻者,徘徊道上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“方六老爷行了一回礼,拘束狠了,宽去了纱帽圆领,换了方巾便服,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。”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“在这条街漫步徘徊,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,挂在商场的楼上。”2.犹彷徨。游移不定貌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产不知禄已去北军,入未央宫欲为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彷徨】诗·王风·黍离序》:“閔周室之颠覆,彷徨不忍去,而作是诗也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下》:“属有一人,游林迷路,彷徨往来,悲号慟哭。”鲁迅《三闲集·革命咖啡店》:“即使我要上去,也怕走不到,至多,只能在店后门远处彷徨彷徨,嗅嗅咖啡渣的气息罢了。”2.盘旋貌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风起北方,一西一东,在上彷徨,孰嘘吸是?”成玄英疏:“彷徨,迴转之貌。”宋苏轼《清风阁记》:“风起於苍茫之间,彷徨乎山泽,激越乎城郭道路。”3.优游自得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,逍遥乎无为之业。”成玄英疏:“彷徨
【感激】激发。汉刘向《说苑·修文》:“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忧。”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许升妻》:“升感激自厉,乃寻师远学,遂以成名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议论》:“天下之事,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,或败於富贵安乐之际,理无可疑也。”2.引申指激动,有生气。唐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﹝张旭﹞自此草书长进,豪荡感激。”清谭献《<明诗录>序》:“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,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。”3.衷心感谢。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,皆感激旧恩,规相拯拔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九回:“韩存保感激无地,就
【涕泗】1.眼泪和鼻涕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六二:“齐景升丘山,涕泗纷交流。”《南史·萧钧传》:“﹝萧钧﹞年七岁,出继衡阳元王,见高帝,未拜,便涕泗横流。”明孙梅锡《琴心记·赍金买赋》:“徘徊倚袖,涕泗沾衣,梦到君傍,可怪鸡鸣惊唤予。”清罗有高《邓先生墓表》:“﹝先生﹞年十七,得宋五子书读之,涕泗被面下曰:‘嗟夫!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。’”参见“涕泗滂沱”。2.涕泪俱下,哭泣。汉扬雄《元后诔》:“新室文母太后崩,天下哀痛,号哭涕泗。”宋苏轼《白帝庙》诗:“迟回问风俗,涕泗閔兴衰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向士肃
【涟】《唐韻》力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陵延切《正韻》靈年切,音連。風行水上成文曰漣。《詩·魏風》河水淸且漣猗。又垂涕貌。《詩·衞風》泣涕漣漣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漣水,出邵陵縣界。又桂陽有漣水。《水經注》漣水源出桂陽縣西北之石塘村。又《郡縣志》沭水俗名漣水。又《韻會》郎干切,音闌。與瀾同。大波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郡縣志》沐水俗名漣水。〕 謹照原文沐改沭。 考證:〔《郡縣志》沐水俗名漣水。〕 謹照原文沐改沭。